第52章 左手畫圓 (第2/3頁)
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覺得莫名其妙。
出了內院後,下大夫劉龔笑道:“叔父性情一貫如此,莫說伯魚,有一次太子來府中,遇上他正在籌算,同樣愛搭不理,太子只能悻悻而歸。”
新朝太子王臨,正是劉歆的女婿,正與功崇公王宗明爭暗鬥。劉歆天然站在太子一方,第五倫知道,自己今日若接受了王宗的聘請,這國師府的門,大概就進不來了。
但進來後也無大用,跟劉歆一句話沒說上。
好在劉龔待他十分有禮,讓第五倫喝點溫酒暖暖身子再回。
置酒之時,第五倫乘機問道:“敢問劉大夫,國師公方才莫非是在計算圓周率?”
第五倫聽揚雄提及過,說什麼“古之九數,圓周率三,圓徑率一”,意思是古人以為,圓為周三徑一,二者相除就是圓周率。
“確實如此。”劉龔道:“伯魚可曾見過‘嘉量’?那便是叔父奉陛下之命所制。”
嘉量是新朝的度量衡器具,第五倫初見時也被驚到了,是一個銅製的圓筒,裡面則是方的,左右各有小耳,看似普通,實則五腹俱全:以斛量為主體,圈足為斗量,左耳為升,右耳上為合,下為龠(yuè)量,重量二鈞。
其背面則是銘文:“律嘉量斛,方尺而圜其外,庣(tiāo)旁九厘五毫,冥百六十二寸,深尺,積千六百二十寸,容十鬥。”
五種度量標準結合在一個小器物上,確實設計精妙,劉歆之才可見一斑。
劉龔道:“叔父在製作嘉量時,發現古人以為的周三徑一錯漏太大,以至圓不成圓,有損聖朝同律度量衡之法。他便自創新法計算,破觚而為圜,重新得出圓周率,嘉量遂成。”
“但近來叔父卻發現,那圓周率仍是不夠精確,遂反覆運算。”
“先前算得數為多少?”第五倫追問,見劉龔不往下說了,便故意道:“不瞞劉大夫,吾師子云公近來也在家中割圓籌算,亦有所獲,或可裨益於國師。”
“子云翁也在算?”
劉龔不知這是第五倫胡謅,一愣後明白了,不由大笑起來。
行,兩位老冤家又在鬥氣呢!過去幾年,劉歆因為揚雄不給他看《方言》,便憋了股勁也想鼓搗一本出來,劉龔見得多後,習以為常了。
劉龔遂比劃道:“以圓徑為一丈,圓周盈數為三丈一尺五寸八分六厘。”
這年頭不好形容小數點後數字,故用丈、尺、寸、分、厘、毫、秒、忽這8個單位作為整數來表達,第五倫瞭然。
“31586啊,已經不錯了,但差的還挺多……”
第五倫今天來見劉歆,卻見了個寂寞,再想起先前揚雄替他來國師府求情,遭到劉歆譏諷,受了好大委屈,悶悶不樂好幾天。
他遂帶了點蔫壞報復的心理,起身告辭時道:“我家夫子與我經過數日苦算,已求得最精確的圓周率,哪怕張蒼復生也不能超過。”
“所以,國師公大可不必再浪費時間,空自苦算了。”
劉龔板起臉:“你這孺子,口氣倒是不小,數日工夫,就能超過叔父十數年之算?”
第五倫笑道:“若是不信,大夫且將一數字轉告國師,讓他反過來算一算,便知孰優孰劣!”
這不是給兩個老冤家拱火麼,劉龔卻也想看這熱鬧。
第五倫留下一個數字後離開了,對劉歆這種卡在一道數學難題上的人來說,只告訴他答案,不講明他求解過程,更為撓心。
管他是不是位面之子,先替揚雄出口氣再說。
少頃,正在桃樹下苦思冥想,卻因演算法和工具精度所誤,遲遲得不到更精確結果的劉歆,便從劉龔口中,聽到了一串數字。
“叔父,揚雄、第五倫所算圓周盈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