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第1/3頁)
洞富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皇形象在毫無畏懼、敢於殘酷進行&ldo;戰鬥行動&rdo;的日本人的精神狀態中,對此,竹內實[9] 有另外一種理解,他主張:&ldo;在實際侵略中國的過程中,天皇的存在使平凡、膽怯的日本有了勇氣和信念,有可能說服自己去進行侵略和殺戮,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天皇本人是否喜歡這樣做,這個問題這裡避而不談。在日本人一般的精神狀態中,天皇的存在就是如此&rdo;(《觀察中國的出發點》(中央公論叢書,一九七五年),第一七七頁)。對此,五味川純平也是這樣解釋的:&ldo;要我去刺殺,我就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刺殺,這種心理狀態似乎在日本兵中特別多。南京事件不能與索姆米事件[10]相比,但那種奉命行事、恬不知恥的思想意識,在確立天皇制的過程中深入到日本人的意識結構裡。&rdo;(座談會筆記:《&ldo;五十年戰爭&rdo;的意義‐‐小說、電影(戰爭與人)漫談》,載《歷史評論》,一九七二年一月號)
--------
[9] 竹內實(1923-),日本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家‐‐譯者
[10] 索姆米譯音;索姆米事件指1963年3月美軍在侵越戰爭中發生在索姆米村的屠殺事件‐‐譯者
※ ※ ※
在後期的日本軍隊中,充滿了下克上的風氣,因此軍紀紊亂,這是不言而喻的。瀧川政次郎博士特別提到&ldo;南京事件&rdo;,認為發生這起事件的最大原因就在於&ldo;軍隊喪失統率力,軍紀紊亂&rdo;,並說:&ldo;在培植私人武裝力量的軍隊裡,必然會出現下克上的風氣。軍隊的實權很快轉到了佐官級、尉官級,到頭來轉到了下士官級手中。 在不聽從軍官命令的f主官的統率下,士兵們的暴行和掠奪是不可避免的。&rdo;(《新版:評東京審判》,下冊,第九十六至九十七頁)
關於這種下克上的風氣與暴行事件之間的聯絡問題,早在西雅圖發行的日文報紙《稍息》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第四號上,以《在法西斯統治威脅下的日本》為題,作了這樣的論述:&ldo;關於如此大規模的慘絕人寰的暴行,其原因,得出的結論是:對橋本大佐以下的軍官們之下克上的擅自行動,未予懲處,這種情況對一般士兵帶來很壞影響,軍規完全混亂。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發動這次戰爭是不正義的,所以思想鬆懈。&rdo;(《出版警察報》,第一一一號)
渡邊和瀧川博士也許認為,日本軍隊是在昭和時期以後開始變壞的。日本軍隊性格殘暴的嚴重發展,無疑是在這個時期。但應該看到的是,其根源卻在很久以前就早已存在了。
這是早就應該介紹的,一九七一年,新島淳良在日中友好協會(正統)
永福支部編輯出版了《南京大屠殺》小冊子。他在小冊子裡提出父母子女
一同自殺的看法,作為南京大屠殺事件的一個原因。對此,引起了人們的
批判,同年六月二十四日,新島似乎為了對此批判作出回答,他在東京大
學教養學部就&ldo;南京大屠殺&rdo;問題作了&ldo;自我批評&rdo;,這個&ldo;自我批評&rdo;
全文刊於同年出版的八月號《情況》中,題目為《我所瞭解的南京大屠殺》,
而且歸納了幾個要點,同樣刊於八月號的《新評》中,題目為《立體結構
‐‐南京大屠殺》。新島還在以前訪問過南京,調查了事件的情況,並以
調查報告的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所謂三十萬人生命被奪的&ldo;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