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第1/2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年(143年),使匈奴中郎將馬寔派刺客潛入敵營中,刺殺叛軍領袖句龍大人吾斯,割下其首級,傳回京師。
吾斯被刺,意味著南匈奴叛亂的終結。
在句龍大人吾斯死後(144年),南匈奴叛軍群龍無首,馬寔乘機揮師進擊,大破叛軍,殺死一千二百餘人,左奧鞬王臺耆率南匈奴餘眾悉降。緊接著,失去盟友支援的烏桓諸部落共計七十餘萬人,也向馬寔請降。
漢帝國的北方危機,終於塵埃落定。
然而透過這幾次的危機,漢帝國的大國地位已經是搖搖欲墜了,雖然漢帝國頂住了鮮卑的進攻,頂住烏桓與南匈奴的叛亂的威脅,但是這個勝利,贏得很勉強,根本看不到當年橫掃北匈奴的氣勢。
鮮卑在佔據了大漠南北的廣闊土地之後,其崛起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只是因為鮮卑部落眾多,一時尚無法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因此其中漢帝國的威脅還是有限的。而南匈奴的反覆叛變,究其原因,乃是企圖擺脫漢政府的控制,擺脫從屬國的地位,重現匈奴昔日的輝煌之中。漢帝國與南匈奴、烏桓、鮮卑之間,有著理不清的複雜關係,四者之間反覆上演聯合與對抗的故事,在聯合與對抗的背後,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利益。
在這段時間中,真正可以稱為主動經略的,只有班勇復通西域,然而這個所謂的&ldo;主動經略&rdo;,亦是一波三折。
【二、班勇舌戰群臣】
從107年退出西域,東漢陷入十一年的羌戰之中,到118年羌戰告一段落,這段時間,西域的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盤踞在西域北部的北匈奴捲土重來!
自金微山戰役後,北匈奴逃遁到了巴爾喀什湖附近,在班超擔任西域都護的十年間,北匈奴根本沒有機會染指西域。班超去世後二年(104年),北匈奴派遣使臣抵達洛陽,請求與東漢帝國和親,重修呼韓邪單於的故約,但是此時的東漢政府根本不把北匈奴放在眼裡,一口拒絕了。第二年(105年),北匈奴再次派出使者到敦煌,準備向東漢政府獻上貢物,但仍然被拒絕。正當北匈奴居住在荒寒的北地,十分狼狽之時,天賜良機,東漢政府因為無力控制西域的叛變局面,宣佈從西域撤軍,北匈奴毫不猶豫地抓住這次機會,捲土重來。
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北匈奴雖然實力大不如從前,但還是可以收拾西域的殘局。到了公元119年,北匈奴以武力控制了西域,重新成為西域諸國的宗主國,並且聯合西域諸國的部隊,開始進攻中國的邊塞。
東漢政府不得不考慮亡羊補牢的辦法。敦煌太守曹宗建議漢軍再次進入西域,朝廷批准了曹宗的計劃,派長史索班率一千餘人進駐西域的伊吾地區進行屯墾。漢軍重入西域,西域東部國家車師前國與鄯善再度歸附東漢。
這支象徵性的屯墾部隊很快便遭到滅頂之災。
公元120年三月,北匈奴夥同車師後國的軍隊,猛攻伊吾,在匈奴兵團的優勢兵力之下,一千多人的漢屯墾部隊,焉能抵擋,很快便被擊破,長史索班陣亡。匈奴軍隊指師南下,佔領車師前國,車師前王落荒而逃,匈奴再度控制塔裡木盆地的北道。位於南道入口的鄯善國形勢岌岌可危,鄯善國王緊急向敦煌太守曹宗求助。
對北匈奴的囂張氣焰,曹宗義憤填膺,上書朝廷,請求出兵五千人反擊北匈奴,以報索班被殺之仇,並重新奪回西域。
朝廷中吃閒飯的公卿大夫很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應當要開閉玉門關,與西域斷絕關係。前線的官員力主反擊,而朝廷的官員力主放棄,持秉大權的鄧太后心裡也沒有主意(關於漢和帝之後權力中樞之情況,後文詳之),她想起了一個人,那個人對西域的情形最為瞭解。這個人是誰呢?正是班超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