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1/3頁)
遙的海王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靖宜當場說不出話來,他後院的女人剛被他削了一頓,集體遷至偏殿,他自然不可能將嫡子交給這群如狼似虎的女人看顧,否則借著養育世子不知道能鬧出什麼花樣來。
&ldo;皇貴妃和賢妃倒是日日來瞧榮兒……&rdo;
太后娘娘話剛一出口,趙靖宜便深深皺眉,道:&ldo;不妥,榮兒體弱,兩位娘娘宮事繁忙不便可打攪,還是帶回王府吧。&rdo;他是萬萬不會參合到兩宮之爭裡去的。
不過自己回絕的太快,見老太后似有不悅,又勸道:&ldo;祖母見諒,孫兒自有一番考量,一則孫兒如今正是孝裡,皇上的意思也是出了孝再領差事,所以有的是空閒照顧榮兒,再者孫兒對這孩子有愧,之前忙於兵事,沒有時間看顧他,如今正好讓我父子倆培養些情意,榮兒已有五歲,卻是連我這個父親也認不得……還請皇祖母成全。&rdo;
太后的神情頓時緩和,其實話一出口,她便知有些不妥。如今細看趙靖宜滿目憔悴,不見當年的意義風發,想起自己的小兒子,頓時心疼地不行。
&ldo;也罷,這幾個太醫也一併跟著去,榮兒這幾日本是他們在治的,本宮再尋幾個妥當人照顧榮兒,萬不得再有任何閃失。過段日子,祖母再給你指個溫柔和善的女子,至於那蕭氏,過去了也就過去了。&rdo;
在太后看來,簫錦萍籠絡不了丈夫,作為世子妃無法挾制妾室,平穩內宅,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當家主母,最後更是杖殺庶子,太后頗為不滿,不過人既已逝,多說無益而已。
待趙靖宜將嫡子帶回了王府,下人便來報,道是永寧侯太夫人,侯夫人來了。
趙靖宜對永寧侯頗有微詞,不過是礙於妻子已逝,不好怪罪罷了,如今太夫人,岳母大人親至,再如何不耐也總是要見的。
且他本不是拖延之人,事到如今,總是要跟永寧侯府說清楚。
&ldo;自事情出,老身是寢食難安,愧疚難眠。王爺戍衛邊疆保家衛國,萍兒應該克盡本分,孝敬公婆,安撫內宅,教育子女,讓王爺無後顧之憂。先王爺年事已高,本就該注意飲食,她卻不知勸阻,任由公爹貪杯,視為不孝之一;先王妃傷心悲痛,她卻不知想盡辦法細細寬慰,開解婆母,只知道木訥地服侍飲居,幹著著急,眼睜睜看婆母一日日憔悴離去,視為不孝之二;作為世子妃,公婆白事親力親為本就應該,她卻放鬆警惕任由妾室犯錯,不加勸導卻只知橫來橫去,憑著義氣做事釀成如此慘烈結局!世子仁厚,至今未休棄她,只是教出如此孫女,老身實在無顏面對王爺呀!&rdo;
太夫人說著推開劉氏的攙扶,對著趙靖宜深深地鞠了一躬。
趙靖宜站了起來,側過身體,不全受這一禮。他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父王向來喜歡貪杯,就連母妃都勸不了更何況是做媳婦的簫錦萍,況且哪有媳婦去管公爹做事的。至於母妃……一顆心撲在他父王身上,一旦父王離世,她也就心死了。
這怪不到蕭氏。
&ldo;出嫁從夫,哪還有做大家小姐的輕鬆自在,老身和夫人總是教導萍兒一切都要聽世子的,哪怕受了委屈,也要多多忍讓,世間女子哪個不是這樣過來的。夫君要敬著,寵著,卻不可獨佔著,可萍兒偏就是聽不進去,這直來直去的脾氣,世子也是受苦了。&rdo;
太夫人處處小心致歉,雖聽著是數落自己孫女的不是,卻又何嘗不是在替蕭氏委屈呢?
太夫人說完,劉氏抹著眼淚又說道:&ldo;是啊,萍兒從小就有一說一,向來不拐彎抹角,我都不知道說過她多少次了,當人正房夫人,總是圓滑些好,不然總是要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