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飛毫網路遠比想象中危險。雖然本身實力並不怎麼樣,但其所感知的一切都與所有人截然不同,因此常能接觸人們花大量時間都研究不明白的東西,令人無從防守。
當下情況本就不容樂觀,再加之這飛毫從另外的角度操縱活體金屬,這指揮中心哪裡來得及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他們一切有金屬元件的裝備都在溶解,整個指揮中心在遇襲之後很快就完全癱瘓。
這飛毫網路已經完全成功了,其至此已經完全掌控了局勢,這分身只覺得自己好像那些在時代的浪潮下落寞的舊勢力,逐漸在眾人眼中淡去。
淡不淡去的這分身並不在乎。他是一個意識,不是一種文化。他自有辦法讓自己起死回生。只不過,他到現在還是不清楚這個所謂的思維網路究竟有何魔力,讓他的一部分竟如此甘願加入其中。
看似大勢已去,難以扭轉乾坤,但就當前的狀態,卻正合適他暗中收集資訊,在非作戰狀態下揭開其中的秘密。如果他當真能將其破解,那對他來說絕對是革命性的突破,足以使他的實力因此質變。
然而這種時候,他的心中卻有一種聲音在堅決反對此行。
“迷失其中是大忌!上一次為所謂的未知而著迷的那個自己至今都未曾回返,記憶中至今沒有相關的記錄,你就這麼忘了嗎?”
他只知道自己作為某種分身的來歷,但卻確實記不得製造自己這個分身的自我究竟從何而來。他自己好像記憶出現了斷層,明明很重要的東西,卻毫無印象。
分身心中閃過一絲迷茫。
“記憶到底有那麼重要嗎?我只覺得我時時刻刻都在忘記絕大多數東西,但我卻活得好好的。所謂的自我到底是什麼?”
心中的聲音也沒有快速回答他的問題,不過很快,其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絕大多數記憶都並不重要。只有一些錨定認知,讓自己不在某些範圍內迷茫,得以將注意力投入其他方向,推動進步與演化的記憶錨點才重要。會被記住的東西很少,就像青史留名,進入人們的視野的人很少一樣。”
這聲音的理論依據來源於奪舍法。奪舍分為很多階段,在初始的階段,對方自身的記憶絕大多數都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很多自我認知有關的錨點被覆蓋了,以至於整個檢索內容都無法正常運轉,想不起原主的記憶。
奪舍到了這個階段便是一個分岔路口了。有人會試圖重建檢索,回憶起原本的記憶錨點,將記憶合二為一,有人則會完全拋棄原本的記憶錨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錨點被覆寫的風險越來越大,原本的人就算是徹底死亡了。
至於往對方的體內植入自己的細胞究竟有沒有必要,有人講究這個,有人則完全無所謂,表現出來就是大量複製自己和永遠維持自己唯一性的爭執,並不重要。
這分身記得很多次融合,但卻對奪舍一事沒什麼印象。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吞噬記憶是不涉及錨點,是另外有一套記錄系統和整合流程的。在程式上,二者截然不同。
“錨點是融合的關鍵……那如果核心的錨點數量甚至比參與融合的人數要少呢?”
“不會的。”那聲音對記憶的調取能力顯然更強,認知也更深:“錨點數量更多,型別更雜只會增加融合的工作量。每個錨點背後都對應著相應的記憶資料。除非你要捨棄某部分記憶,不進行簡化整合,否則錨點數量不會被憑空拋棄。”
這分身逐漸從受衝擊的遲鈍中恢復過來,不再那麼遲鈍。這種節點整合和索引重建在短時間內反覆的實踐中已經變成了他的拿手好戲。這賈勇逐漸開始接收記憶復原,反倒正中下懷。
以自身的長處入道,他一直以來對於記憶融合的經驗在他的記憶中迴響,在他狀態最差的時候仍未拋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