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春,困鬥獸-2 (第1/5頁)
宋成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是入冬後的第一場雪,卻有些來勢兇猛的樣子。棉絮般的雪團瞬間覆蓋了縣城的每一條街道、每一棵樹木花草、每一根電線杆、每一處房頂……甚至是每一個人。
南漳縣城並不大,只是順著荊山餘脈邊緣的開闊地而建,街道的佈局也只是簡單的經緯交錯,雖談不上繁華,但也是處處充滿煙火氣息。
別看這南漳縣城不大,卻也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古縣,縣城幾經遷徙,才有今天的規模。荊山山脈也是楚人的發源地,更是三國時期頗具名氣的地方。據老一輩人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縣城還算是一座完整的城池,城內還保留了縣衙、孔廟、五龍壁等歷史建築,所有民居都是清一色的鄂西北特色,巷道縱橫、錯落有致……是戰爭毀掉了一切美好景象,之後,城池全無,僅剩下白鳳路一段城牆。
雖無城池,但城依舊在。大東門、小西門、北閣門這些地名依舊被人們鎖在記憶中,原來的護城河成了城中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人依河而居,房依河而建,河水清澈透底,青石板橋間隔設之,雖然河面之上缺少往來船隻,但是總能見到河邊浣洗的婦人和嬉戲的孩童往來其間。河邊灰瓦白牆或是紅磚紅瓦的民居在午間或是傍晚升騰起的裊裊炊煙,與這河景相映成畫,倒也有幾番江南水鄉的況味。
城南有一條河道,名為蠻河,自西向東匯入漢江,也是漢江最大的支流。當年秦人攻打楚國時,秦將白起正是利用這蠻河之水在武安鎮挖渠引水,方才水淹楚國鄢城,這才拿下楚國,而這條渠至今仍被完整保留,作為農事之用,一名白起渠,一名長渠。蠻河之首建有一座大型水庫——三道河水庫,既是水利設施,也是縣城十幾萬人口生活用水的水源地。水庫樹木蔥翠,湖水清涼甘甜,湖中有島,島上有動物往來,自建成後也算得上是縣城一大風景絕美的去處,更是何志彬這般年齡的少年時常流連的地方。
說這南漳城歷史悠久,倒無吹噓成分,單就城內的文化遺址也足以驗證。先說這城南,依蠻水之傍,山脈連綿不絕,其中一座山峰名曰玉溪山,玉溪山本無特別,只是因為三國時期,著名隱士司馬徽在此居住方才顯名,這司馬徽又名水鏡居士,因此,他所居住的舊所也被後人尊稱為“水鏡莊”。
玉溪山東部離“水鏡莊”不遠的地方,立有一塔,名曰“文筆峰”,塔高30餘米,呈八角形,七層八簷,原塔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是當時縣城“六大風物”之一,新塔復建於1988年,也是攬瞰縣城的最佳處所。
城中央的位置是縣衙所在地,只是保護利用並不妥當,被用作招待所的場地,縣衙的主殿倒是保護尚好,只是一般人很難輕易涉足觀瞻。
與縣衙一牆之隔的便是水鏡中學,面積雖然不大,卻也是城中重要的學府,這水鏡中學正是因司馬徽之名號而來,教育部門的初衷亦是為了藉此名號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只是當時經費有限、人力有限,水鏡中學長久以來也只是不溫不火,鮮見出類拔萃之才,倒是何志彬他們這一屆讓校領導有了些許信心。這水鏡中學所在位置以前是座孔廟,只是原有建築因歷史原因全部被毀,也是因為原有建築被毀,才有了今天的水鏡中學。
城內還有一處名勝,在新修建不久的水鏡路的北側,也算是縣城擴建後的中心地帶,此處名叫“徐庶廟”,是一座清代建築,也是後人為了紀念三國名士徐庶而修建的。這地方以前是城郊,建築的周邊都是菜地。說是“徐庶廟”,其實最早是徐庶的母親墳冢所在,據說最早的建築是徐庶在此地搭建的草棚,用作為母守孝、護墳所用,後人為了紀念並讚揚徐庶的孝道,才修葺建築,用於觀瞻祭拜。
除此之外,縣城所遺留的古蹟風物並不多,倒是梁家巷、獅子巷、易家巷、大巷子這些古街巷儲存得甚是完好,裡面有不少獨門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