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後果也相當嚴重,我軍新銳戰機損失了20%。而且難以彌補,裝備部的報告指出,一開戰在俄國的採購團立即提出了一份整機、發動機和渦輪的龐大採購單。可是俄國經平衡後,答應在1個月內交付20架蘇-27、10架蘇-30、4架蘇-35;60臺al-31、al-37發動機;100副渦輪。並非俄國不想要美元,任何國家也不會在和平時期維持大量生產定型戰機的體制,如果不打仗而且沒有人買(俄國空軍沒有經費採購),飛機公司就會遭受巨大損失。一旦研製出新型戰機,那些生產裝置就都廢了。(況且俄國為了保持平衡還得同時向印度出售同樣數量的戰機,不過印度只要很少的發動機和渦輪,他們的組裝能力太弱。但是印度還可以買米格-29;英、法的&ldo;海鷂&rdo;、幻影、超級美洲虎。不過他們的更大問題是飛行員急驟減少)這令空軍大失所望,這還不夠補充損失的,就更別想增加了。當然我國的生產廠也得開足馬力才能讓這些發動機、渦輪裝上整機。
&ldo;引進&rdo;還是&ldo;自研&rdo;尖端武器對於一個大國從來就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引進可以加速軍力的增長,蘇-27買進來,空軍的空戰能力&ldo;立竿見影&rdo;就大幅度提升了。而研製先進戰機在我們這個基礎不深的國家,將是一個十分艱苦又漫長的歷程。可是一旦面臨大規模的戰爭,即使是印度這樣不算太強的對手,而且供貨商還算守中立,就已經產生了如此嚴重的問題,弄到必須最高統帥出面來解決。可見,如果對&ldo;引進&rdo;達到依賴程度的話將更可怕。好在我國高層能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尤其是王剛主政後,更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來推進重型戰機的國產化。蘇-27系列戰機的供電、電氣系統已經金龍電池改造,既減重,又提升了電子裝置的效能,並已把它們的飛控程式移植到國產電腦中。這些都在反擊戰中得到了回報。
成都飛機生產集團和沈飛匯報了戰機的生產情況,總體來說機身已經完成了應用鎂鈉合金的準備工作,生產線的擴建也已基本完成。殲-11系列和殲-10戰機的生產關鍵還在於發動機。而發動機方面則不盡如人意:
‐‐引進的al-31fu(蘇-27系列戰機用)發動機國產化型號ws-12,去年8月在技術上有了突破性的進步,研製了採用微波助燃、等離子發電、電磁向量推力控制的ws-12b型發動機,新的生產線已經在4月份投產,5月底已經達到月產40臺的水平。由於殲-11系列、殲-10、殲轟-7a都需要該型發動機,遠遠不能滿足空軍的需求。第二條生產線預計7月底能投入試生產。
‐‐引進的al-37f(蘇-37用的)發動機生產線已經開始組裝生產,不過國產化率僅
55%,每月產量僅20臺。由於外形尺寸與al-31f相同也可以裝在殲-11ii、殲-15(蘇-
35)和q-8(蘇-34)、殲轟-7a上。可以大幅度提高戰機的效能。
最大的問題是高溫渦輪必須從俄國進口,現在受到了限制。沒有渦輪就沒有發動機,沒有發動機就沒有戰機,形勢就這麼嚴峻。會議首先就這一緊迫問題展開討論。
空軍方面對此很不滿意,認為航空工業的整個生產體系沒有轉移到戰時的生產軌道上來。這種產量狀況連補充消耗都不夠,現在空軍的先進戰機在不斷減少。殲-11系列的戰機航程遠,因此可以使用後方機場,機動性和火力強度都是其他機型難以替代的。殲-10和飛豹都是新一代戰機機動性和火力都很突出,是我軍新一代主力戰機,本來我們可以透過實戰的大規模運用積累經驗,研究出新的戰術。表面上中印邊境自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