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吳金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歷盡艱辛,無數先烈前僕後繼,終於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光輝業績,已成定論。國共兩度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首次合作,孫先生領導,吾輩雖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事雖經緯萬端,但縱觀全域性,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今日吾弟在臺主政,三次合作,大責難謝。雙方領導,同窗摯友,彼此相知,談之更易。所謂&ldo;投降&rdo;。&ldo;屈事&rdo;、&ldo;吃虧&rdo;、&ldo;上當&rdo;之說,實難苟同。評價歷史,展望未來,應天下為公,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最高準則,何發黨私之論!至於&ldo;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rdo;云云,識者皆以為太不現實,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義之真諦,吾輩深知,毋須爭辯。所謂臺灣&ldo;經濟繁榮,社會民主,民生樂利&rdo;等等,在臺諸公,。:中有數,亦毋庸贅言。試為貴黨計,如能依時順勢,負起歷史責任,毅然和談,達成國家統一,則兩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共圖振興中華之大業。否則,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識之士,慮已及此,事關國民黨興亡絕續,望弟再思。
近讀大作,有&ldo;切望父靈能回到家園與先人同在&rdo;之語,不勝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居於慈湖,統一之後,即當遷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廬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ldo;要把孝順的心,擴大為民族感情,去敬愛民族,奉獻於國家&rdo;。旨哉斯言息不實踐於統一大業!就國家民族而言,可謂忠孝兩全。否則,吾弟身後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決非命運安排,一切操之在已。千秋功罪,繫於一念之間。當今國際風雲變幻莫測,臺灣上下眾議紛芸。歲月不居,來日苦短,夜長夢鄉,時不我與。盼弟善為抉擇,未雨綢謬。&ldo;寥廓海天,不歸何待?&rdo;
人到高年,愈加懷舊,如弟方便,餘當束裝就道,前往臺北探望,並面聆諸長輩教益。&ldo;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說恩仇&rdo;。遙望南天,不禁神馳,書不盡言,諸希珍重,仕候覆音。
老夫人前請代為問安。方良、緯國及諸侄不一。
1984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朋友時曾再次闡述&ldo;一國兩制&rdo;的構想,強調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統一。對於中國共產黨提出的&ldo;一國兩制&rdo;構想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真誠願望,蔣經國始終未作正面接觸。但是,蔣經國也歷來反對&ldo;兩個中國&rdo;、&ldo;一中一臺&rdo;和&ldo;臺灣獨立&rdo;的論調。他的旗幟非常鮮明:只有一個中國,兩岸必須統一。
在&ldo;內外壓力&rdo;之下,蔣經國謹慎地推動了幾項主要的民主化和開放政策。1986年,他解除了戒嚴令,使臺灣出現了難得的民主開放氣氛;1987年,他主持制訂了臺灣民眾到大陸探親的開放政策等等。可惜,由於身體原因,蔣經國來不及再辦更多的事。他晚年坐著輪椅治理臺灣,單只是臺灣島內的事就足夠他傷透腦筋了。正如有關人士的述評那樣:
蔣經國上臺後,經過一系列&ldo;革新&rdo;,使其在國民黨中央的權力核心得以建立,國民黨在臺的統治地位相對穩定。蔣經國提拔一大批新人上臺,也必然後有一批&ldo;舊人&rdo;下臺,並將繼續威脅到尚保留在國民黨黨政軍最高權力核心中&ldo;舊人&rdo;的既得利益。不僅如此,在蔣經國提拔的&ldo;新人&rdo;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以李煥等人為代表的一部分新派人物,由於他們長期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