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第1/2頁)
朱小平+吳金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第二次東徵的同時,革命軍又徵討粵南軍閥鄧本殷。蔣介石在指揮潮、梅戰鬥時,得知粵南鄧本殷進窺廣州,陽江、羅定、雲溪各縣均已被佔,情勢急迫,於是即令李濟深率獨立第一旅及第三十四團回援,並命第十一師待命。到了第二次東徵將北江平定後,蔣介石馬上增兵南路,重新部署兵力,由第三軍軍長朱培德任南路總指揮,兵分四路,(陳銘樞部為第一路,王均部為第二路,戴嶽部為第三路,俞作伯部為第四路)會攻南陽,以期一舉將敵殲滅。11月7日,攻佔陽江。23日,攻佔廉江。鄧本殷率殘部退到瓊州。這時,蔣介石又命李濟深率所屬第十一、第十二兩師負責肅清瓊州之敵。1926年1月5日,李部開始渡海,至2月間,瓊州大定,鄧本殷殘部基本上消滅。3月,廣西李宗仁等接受國民政府的領導,所部桂軍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這樣,兩廣實現了統一。在徵討鄧本殷的過程中,蔣介石在 1925年12月15日,向軍事委員會呈上一份《軍政改革計劃》。他認為:&ldo;統一廣東,以鞏固革命根據地之目的,今日定可實現矣!然此仍為國民革命之第一步也。廣東規定,全國人士之期望於政府者愈殷;北伐實行我革命軍所需要之戰鬥力亦愈大。勝利不可以幸致,北洋軍閥固有必敗之道,然其軍隊之抵抗力量,實非陳、林、洪、鄧諸部所能比擬,我必於軍政之統一,軍事之訓練,軍實之準備,切實注意,盡革前弊積極重新整理,而後能完成國民革命之使命也。&rdo;據此,蔣介石就六個方面,即軍長職銜應即撤廢、全省軍制應速確定、軍需獨立應即實行、軍事教育應謀統一、兵工廠應積極整頓、改編軍隊應加限制等等,向軍事委員會提出了改革的建議。
東徵奏捷,徹底拔除了陳炯明這根&ldo;刺&rdo;,蔣介石班師回穗,儼然成了大英雄。在1926年元旦廣州30萬民眾的慶祝集會上,他身披拿破崙式斗篷登上主席臺,接受群眾的歡呼。接著,他出席了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向大會作軍事報告,概述了兩次東徵的勝利和軍事方面的其他業績。在大會選舉中,蔣介石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在一中全會上又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此後,他又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監。
在向權力金字塔尖攀登的路上,蔣介石又前進了一大步--進入了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領導核心。
孫中山評價蔣介石是&ldo;昂昂千里之資,雖夷險不測,成敗無定,而守經達變,如江河之自適,山嶽之不移。&rdo;這些話是孫中山先生為蔣母去世所寫的祭文中說的,時在1921年6月。當時的蔣介石,大權尚未在握,思想也還沒有成熟到可以運用自如地大耍其政治手腕的程度。他那時給人的印象是革命熱情高,意志堅定,勇氣過人,但又不時耍點兒小脾氣。這樣的一個&ldo;革命青年&rdo;,在孫中山眼裡自然是&ldo;可造之才&rdo;,詡以&ldo;昂昂千里之資&rdo;。是鼓勵多於評價的。後來的事實證明,蔣介石在為國為民的革命事業中的表現大大辜負了孫中山先生當年的期許與鼓勵,倒是在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表現了其&ldo;昂昂千里、永不回頭&rdo;之資。
朱執信遇難後,孫中山曾有一封信給蔣介石,說:&ldo;執信忽然組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計吾黨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rdo;
孫中山對蔣介石的這種評語,還算比較客觀。正因為&ldo;不可多得&rdo;--軍事幹才的極度缺乏,才使孫中山不得不對蔣介石這個常耍小脾氣的&ldo;幹才&rdo;一再姑息遷就,使他在革命陣營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第五章&ldo;英雄&rdo;氣短
1.蔣介石少年時代的一樁&ldo;風化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