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啟清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兵刃均是驚奇,此人行事古怪,所用招式和兵器也非同一般。普相到:“刀劍無眼,雙方都要小心謹慎點到為止。”
四人面對鞠躬行禮,眾僧一見比試馬上開始,都紛紛後撤避開老遠,劍法比拼不同拳腳棍棒,比試雙方一個失手就可能有性命之憂,若是高手比劍,旁觀者也要多加小心,否則劍氣凌厲都足以要人性命,遭受池魚之殃,能做到點到為止而不取人性命才是真正的劍道聖手。
俞大猷一手反持“劍鞘”,一手長劍當胸,普相在左,提劍長伸,身子把重心放後;普真在右,左手按做劍指,右手持劍拿在胸前;普寂也不提劍,左手持劍雙臂豎直放下,巋然不動,雙方俱不出招,只是擺好架勢目不轉睛盯著對方,眾僧也不敢言語,一時間鴉雀無聲。
劍法比試,快字為先,是以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此時已經快到晌午,秋風陣起,方才比試棍法時棍風本來已經將落葉刮散成一個外圈,現在又被逐漸吹得雜亂無章,他們四人凝神貫注,周身血氣洶湧,周身有陣陣真氣虛浮,幾片飛葉拂到雙方眼眉前,俞大猷與普相普真同時疾風般搶出,普相在左普真在右,快到近前普相躍起施展“八部龍形劍法”,一招“飛龍在天”橫劈下來,普真毫不減速,運起“達摩劍法”,一式“應身伏魔”直點俞大猷胸前,俞大猷也不躲閃,左手持棍鞘格擋,擋住了普相劍式,右手持劍一拂一招“海闊天空”化解了普真來勢,“雙聖”以二敵一同使強招,被俞大猷輕易招架,心中暗暗佩服。
,!
俞大猷擋開二人攻勢,左右手各持兵器上下一用力,身子前一躍飛轉衝開二人,蛟龍般游出,一劍長擊站在後面的普寂,這是他師父李良欽所創劍法“天賜十七劍”的招數“萬里長行”,威力四射,身已在人後,劍氣居然還撕裂了普真衣襟。普寂看他來勢洶洶,迅雷變化身法,左手挑劍迎了上去,他所練劍法為少林第一劍“五蘊受形劍法”,“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蘊不同五法歸一,一招“便見如來”輕輕一扶,架開了俞大猷,隨後持劍進招盤舞飛旋,他劍法高超強於兩位師哥,左手持劍更是江湖少有,劍氣凌然,猛然劃破俞大猷左臂臂膀,再進些許就要傷到經絡了。
普相普反身緊跟上去,各自施展絕學劍法左右向俞大猷攻去,俞大猷也不慌忙,左手反持棍鞘壓住普寂劍鋒,右手出劍“海納百川”的招數逼開二人,普寂破開俞大猷重壓,四人鬥在了一起。三聖雖然人數佔優,但俞大猷憑著內力深厚和橫練硬功,左右持兵攻守兼備,每每劍刃碰撞,三聖只覺得虎口生疼。
俞大猷的“天賜十七劍”是當年李良欽遊歷天下山川大河時所悟,面對東海揮劍起舞,身如出海蛟龍,劍勢氣吞山河,招式大開大合如同如高峰大海般連綿不絕聲勢恢宏。當年李良欽仰感蒼天無窮浩瀚,俯瞰大地無際茫茫,與蘇東坡所云:“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神魂相交,認為世間壯闊奇觀都是上天恩賜,故將此劍法取名“天賜十七劍”。
三聖所學劍法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源自佛理,四人鬥劍,一邊地理斗轉,一邊宛如仙佛,影隨劍光眼花繚亂,地磚時時崩裂留下劍痕,旁人看得目不暇接喝彩叫絕。
俞大猷盤算到同時打倒三人實在太難,必須先行打敗普真普相,才能再敗普寂,便以攻對普真普相,以守對普寂。鬥到百餘招,普真已露敗相,他身形已經被俞大猷的劍勢力制於七尺之地而不能發,俞大猷當機立斷,一劍“漁火兩岸”橫劈逼開普寂普相,左手用棍鞘疾點數次,普真再不能擋,左臂“曲池”胸口“中府”、“靈墟”三處穴道連連中數擊,普真身子一麻向後跌倒。普相急著相助,直直衝了上去亂了身法,俞大猷轉身一劍刺出,與普相相向而擊齊肩掠過,普相只覺手背一痛長劍落地,手背已被劍刃所傷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