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修仙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後世人想的不同。
華夏人對‘過年’的歷法,經歷過許多次大的變遷。
李緣在後世經歷的‘正月春節’,其實是在漢武帝讓司馬遷、落下閎(hong)等人制定了《太初曆》之後才在制度上有確立的。
在這之前,開春時是會有祭祀,但真正過年卻不叫春節,而叫“年節”,也未必是在春天。
西漢之前,到有相對明確記載的黃帝時期這期間,上古六歷輪番在華夏大地上盛行。(黃帝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顓頊歷)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天下紛亂,各諸侯國對過節一事也變得混亂了,因為所用的歷法不同。
秦國用顓頊歷,年節在十月初一;可這是秦國的,別的國家未必。
有的國家是用的商代曆法,年節在十二月初一。
還有的國家用的夏曆,以一月為正月,年節在一月初一。
而且曆法當中對閏月的設定也不同,有的在末尾,有的在中間,以至於農事混亂。
於是到了統一之後,為了避免華夏大地上天天過年的搞笑事,也為了方便統治,始皇將顓頊歷沿用全國。
顓頊歷也成為華夏大一統以來的第一個通行曆法。
直到漢武帝時期,顓頊歷誤差變大,《太初曆》才徹底成型;哪怕此後曆法也經過一些調整,但太初曆的整體框架和運算規則卻沒怎麼變過。
然而這也沒完。
到了王莽時期,《太初曆》再次有些誤差,他直接用了以十二月為正月的殷歷。
但老百姓不買賬,直到東漢建立,曆法又改了回來。
然後三國時期,魏明帝又改了曆法,年節又成了十二月。
到了南北朝,老百姓已經習慣了十二月作為正月過年節,這個時候南朝宋文帝又改成了一月。
這時候華夏的過年再次出現了和戰國時一樣混亂的情況:
戰國時你要是能到處跑,你能十月在秦國過年、之後十一、十二、一月又可以跑到其他國家去過三個年……南北朝時期,在北邊十二月過完年後,你可以跑到南邊一月份再過一次年……
直到隋唐時期,一月為正月才大致穩定下來,雖然武則天時期又改了一次,但之後還是以一月為正月,直到後世。
當聽到李緣說起華夏這過年的歷法。
嬴政懵了許久。
曆法主要是以天象和農事為基準而制定的,秦國如今雖然用的是《顓頊歷》,但也經過史官和觀星官員的測算,最近一次測制年代是在秦獻公時期。
可聽上去,怎麼之後到隋唐一千年左右,華夏後世王朝好像將曆法完全不當回事?
“倒也不能全怪他們。”李緣說:“雖然他們有些人確實是想著刷存在感,但畢竟天氣的變化不是他們能左右的。”
“你知道嗎?要按照我們後世的歷法來推算,這個時候的咸陽估計只是十一月。”
“可現在大秦的咸陽就下過幾次雪了,比後世冷多了。”
“後世之所以說秦朝運氣不好也有這天氣原因,在這個古代社會,這麼冷的氣候,強盛的大一統王朝都不好過,更何況是秦朝。”
後世明朝雖然有許多問題,但不可否認其國力之強。
然而它在一定程度上都頂不住小冰河時期。
秦朝這個時期雖然沒到小冰河時期的程度,但也屬於氣候異常的時期,生產力不發達且剛統一、內部還遺留了一大堆問題的秦朝,要是沒李緣出現估計真頂不住。
嬴政聽了許久,道:“顓頊歷,確實有些誤差。”
“現在就有了?”
“有,但歷史上也曾有過歷法在某些年間有誤差的情況,因此一般也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