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謝想儉高齡九十時,謝家已經五世同堂,謝行儉忽突發奇想命人找了一位畫師替謝家畫了張全家福,又挑了族中幾個書法好的孫子曾孫,幫他將大半輩子出的書籍一一整理了出來,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才發現謝行儉年輕時的手稿書籍足足有兩間屋子。
謝行儉自掏腰包將謝家老宅翻修了一遍,將隔壁的院子闊進來裝成一間帶迴廊的圖書館,裡面除了存放他這些年的考集書籍,還涵蓋了他年輕時走訪南疆北疆各地的遊記。
自打圖書館建起來後,慕名上門的文人險些踩踏了門檻,謝行儉一不做二不休,將圖書館的大門對外免費敞開。
分文不取就能看到首輔的書籍,這些文人便是有再厚的臉皮也不好意思,因而每回來的時候都會自覺地帶上一本書,久而久之,謝行儉獨有的圖書館書梯滿了。
林水村的謝宅後方早已經被謝家人擴建成書館,由朝枝之年的謝行儉親自提名為『謝留書館』。
現在一眼望過去,謝家似乎隱匿在繁茂的書海中央,館中含有謝家,謝家盛著書館,進去拜讀的人無不嘆一聲謝家不愧是經由一代首輔親手打造起來的書香世家。
謝行儉晚年注重養生,許是年輕時候的遺憾,上了年紀後,謝行儉開始跟著曾孫學習丹青,以至於謝留書館裡收藏了不少謝行儉親筆繪製的丹青圖,大到河山城池,小到魚蝦戲水。
謝行儉仙逝在百歲壽的第二天,無疾而終,羅棠笙緊跟其後,兩人合葬在林水村,墓室之間隔有一扇小窗,俗稱過仙橋,寓意來世再續姻緣。
才十年而已,謝氏後輩已經傳到第六代,跪在墳前的孝子賢孫不下三十多位,親手幫老祖宗換壽衣的雙胎兄弟發現老祖宗胸前佩戴的佛珠又多了兩道裂痕,數數一共有五道。
在五道深痕旁邊還有三道淺痕,只不過裂縫不明顯,雙胎兄弟兩人看了半天也沒明白其中的奧秘,只好小心翼翼的將佛珠放置在老祖宗嘴裡含著。
此情此景若是讓相國寺的老方丈看了,定會笑眯眯的阿彌陀佛一聲:「離世的父母兩道,兄弟兩道,夫妻兩道,在世的兒女兩道,一共八道,加上此前救命的一道,正好九道,九九歸一,佛曰轉世天道者有九條性命,大概如此。」
……
謝行儉離世的訊息傳到京城後,滿朝嗚咽,在位的新皇為其罷朝一日,並受承父皇隆慶帝、皇爺爺熙寧帝的御意,親自頒旨讚譽謝首輔一生修德忠信、受道靖恭,足以撐起『正』字而心無愧,謝行儉遂成為朝中第一個被諡為『文正』的名臣,配享敬元帝王和廟庭,將以郡王之禮厚葬。
另外,新皇還親自提筆雕刻謝行儉墓碑上的功績——四朝舊臣,二聖先生,科舉狀元,官拜首輔,廉潔奉公,政聲蜚著,舉薦良臣為國效力,誅殺叛臣□□定國。
謝氏族人將墓碑運回林水村後,開始著人編寫老祖宗謝行儉的生平傳記,謝遇年的孫子尤為擅長書寫傳文,在爺爺謝遇年斷斷續續的口述中,將老祖宗從六歲上私塾至百歲臨終前的事一一詳細,命名為《謝氏容長傳》,陳列在謝留書館的密室。
自謝行儉去後百年,謝氏一族族人出了很多家喻戶曉的政界名人,其中為後人津津樂道的當為謝行儉的獨子謝遇年,謝遇年的精彩人生不比謝行儉遜色,除了謝遇年,還有謝遇年那對如雷貫耳的雙胎將軍兒子。
謝行儉的女兒謝懷知一脈較為特殊,其三子中竟有一人率兵統領了北疆蠻人部落,被當今聖上招為異姓王。
剩下的孫子輩幾乎都走了科舉路,據後世人統計,謝氏一族傳承下來的子孫延續至今共有八十九代,在科舉制廢除前,幾乎每一代都有科舉出身者,秉持著老祖宗謝行儉以翰林院清貴之流入仕,因而後代子孫在翰林院任職的最多,謝氏光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