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瀋陽還真不是回不去的,現在一切變化太大,日本人也不能老揪著他們這群商人不放。
“我有什麼的。”大嫂笑,“我父母都在南京呢,好好的。”
“哦,對哦!”黎嘉駿愣了一下,吳家人當初也是舉家入關的,大嫂也是不用擔心的人吶,“你們聯絡上了?”
“恩,他們去南京之前,還特地來看看我,你不是說上海好麼,我讓他們可以的話,儘量到上海去,以後我好與他們會合。”她抬頭看看天井上頭蔚藍的天,嘆氣,“這北平是好,可住不久啊。”
黎嘉駿內牛滿面:“終於有個聽我的了,大嫂您真是有遠見!”
“哪是我有遠見,是你大哥說的,要是拿不定主意,就聽你的沒錯。”
“……”想到大哥偶爾深沉的看著她的眼神,黎嘉駿忽然覺得毛骨悚然。
第45章 左聯
晚上,海子叔從某個照相館那兒蒐羅了整整一打膠捲給黎嘉駿,苦著臉表示這膠捲的開銷有點嚇人,大夫人撥的預算都超了。
黎嘉駿非常利落的把大夫人給她的服裝預算全交給海子叔讓他以後就幫忙買膠捲,自己拿著膠捲屁顛屁顛的開始裝。
在她小的時候接觸過傻瓜相機,她母上大人就喜歡拍照片,在她小時候好幾次生日的藝術照都是由母后帶去公園一手包辦,洗出來效果還都不錯,如此的熱衷以至於直到數碼相機全面入侵,傻瓜機被藏入紙箱,她家的冰箱裡還存著整整一抽屜嶄新的柯達膠捲。
等她開始玩攝影的時候,早就開啟了數碼時代,要不是玩單反,可能很多同齡人已經忘了怎麼從取景器裡看世界了。
她開啟專用皮套拿出相機,撫摸著相機略重卻精緻的機身,有點忍不住發呆。
她還記得二哥那雙骨節分明的手撫摸著這相機的樣子,一個帶著鮮明時代氣息的民國公子哥,他遠沒有現代那些越出格越fine的藝術氣息,好像脖子上掛個大象鼻子就是攝影家,他穿一整套的條紋西服,略敞開的立領暖色襯衫,有時候只套個馬甲,掛懷表或是插根鋼筆,單肩掛著相機,走路的時候閒適又優雅,等看到某個特別的景色了,便凝望一會兒,然後開啟鏡頭,笑眯眯的拍一張……
咔擦,極為清脆的一聲。
……其實他自己就像一幅畫。
幾十年後的相機那咔擦一聲大多是為了配合手感和拍照體驗所配的音效和震感,而現在,卻真的是因為機械運作而發出的聲音,每拍一張都能感到裡面機械運轉的震動,且餘音嫋嫋,流暢卻又充滿質感,讓只嘗試過沒兩次的黎嘉駿總是有種謀機害兄的衝動。
而現在,這個相機屬於她了。
她卻一點也不高興。
隨著相機的還有一疊照片,她在火車上看了無數遍,顯然二哥把他覺得有價值的相片全自留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或是於他沒有很大意義的照片。
大多是一些她都不認得的人像,還有幾張戰場上的遠景,血腥的不好看的一律沒有,裡面她唯獨認得的,就是張奉孝和他未婚妻的那張一站一坐的合照。
是她拍的。
當時看到這張照片時,黎嘉駿正在出關的火車上,她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當時的心情,那對小夫妻郎情妾意,本打算十月十日民國國慶完婚,可是十月十日的時候,身為北大營一員的張奉孝卻已經不知在何處了。
那個姑娘怎麼辦?她不知道,沒人知道;也想不出,沒人想得出。
最後還有一卷沒有洗的相片,被海子叔送到照相館去洗了,黎嘉駿自己雖然會洗,但是現在的條件不允許她這般奢侈,不過她大概能猜出那些相片裡面是什麼,裡面有魯大頭,魯大叔,凳兒爺,以及吳宅裡那一個個靜謐和善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