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月78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此後又連打了幾隻鳥,終於吃飽。蕭平安盤膝坐倒,呼吸吐納,搬運周天,隨著內息在體內遊走,力氣也是漸增。
蕭平安畢竟身體壯實,年輕有力,又有武功根基,如此養了幾日,身子已是無礙,右腳傷處也開始結痂。
他也不急著下山,在山腰尋個山洞躲了,慢慢恢復。這一日練完內功,又練了一路拳腳,心道自己畢竟還是武功太差,出來一路之上,幾乎遇到誰也打不過,須得苦練才成。
他右側手少陽三焦經已經打通,算是十二經絡打通了半條,眼下開始打磨左手手少陽三焦經。
只是果然如褚博懷所說,經絡打磨,越往後越難,雖只通了半條經絡,明顯感覺左邊經絡打磨之時,比右邊又難了一些。
好在他也不是性急之人,每日練功,總有進益,雖是微不足道,日久天長,總有成功之時。
他風雨雁回劍如今只差最後一劍“衡陽雁斷”便能全部練成,試了一試,卻是內息亂撞,不能依功法執行,出手歪扭七八,不成套路。
心道聽師傅說,這一招甚是難學,須得仙霞勁練到化利為鈍,方才好習練,想是我還差得遠。
,!
突然想起默心師太給了自己一本《大正離天拳》,說是七劍門鎮派絕學秘寶,還一直沒有看過。當下從懷中掏出書來。
此等武林秘籍,自然是拿油紙包的仔細,倒是一點未曾淋溼破損。他在峨眉山上,已經偷偷問過褚博懷。習練這套拳法,不是內家功夫,峨眉派與衡山派也無仇怨,只要峨眉派同意,他大可習練。然後回山,記得告訴師傅便是。
蕭平安看那書厚厚一本,心中暗贊,果然是鎮派絕學,這本書比本門“風雨雁回劍”還厚。
“風雨雁回劍”乃是鎮派劍法,都是師傅教授,他只見過秘籍,自己還從未看過。
翻開來,見紙張簇新,想是手抄本。心想也是,既是始祖傳書,自然非同小可,默心師太就算再大方,也不會以原本相贈。
見第一頁,滿幅的蠅頭小楷,是一篇前序,乃是那位七劍門始祖親自執筆,盡是吹噓賣弄之辭,寫的既無文采,又是囉嗦。他識字不多,著實也不愛看書,耐著性子看了一頁,一翻後面竟然還有九頁,實在看不下去,當下略過不看。
直接翻到功法和招式部分,看了一會,眉頭卻是越皺越緊,他連看了七八頁,竟全是功法,這還只是一招。
蕭平安心中大奇,不再細看,只是翻閱,一本書翻完,竟是有些呆了。這厚厚一本,卻只有十六招拳法,絕大部分篇幅,都是講如何行氣的功法,招式的圖譜說明堪堪不到十分之一。
尋常秘籍,功法就算稍多一些,也不至相差如此懸殊。看那拳法招式圖譜倒不復雜,一招一式,大開大闔,想是走的純剛猛路子。大巧若拙,不講究花巧,倒也甚對蕭平安脾味。
注1:宋朝官員的官職由三部分組成:官+職+差遣。舉個例子,北宋熙寧七年(1074),蘇軾從杭州通判任上調任為密州知州,這時他的官職是“太常博士、直史館、權知密州軍州事”,其中,太常博士是“官”,只表示官階,不是實際職務。北宋的太常博士為八品。直史館則是蘇軾的“職”,即館職、貼職,表示其文學與學術地位,就如今天有些官員,掛著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之類的學術頭銜,顯得很有學問。宋朝的直史館為從六品。也就是說,此時的蘇軾是一個從六品官員。“權知密州軍州事”才是蘇軾真正的職務。由於蘇軾本人的品秩(從六品)低於密州的州格,所以用了“權知”的字眼。若官員品秩高於州格,用“判”字;官員品秩與州格相等,則用“知”字。此外還可加官員出身,比如“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以上三種都需要透過科舉考試才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