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哪有什麼絕對公平之事?”
朱高希笑道:“尋常農戶人家,要忙著耕田種地,透過辛勤耕種,繳納朝廷的賦稅,應付朝廷的徭役,所以他們連活著都已經很艱難了,哪裡還會有餘財供養孩子讀書習字進學修德?”
“除了少數神童天才之外,參加科考之人,其實農戶出身的學子數量極少。”
“乾爹,大儒宋濂宋學士,您還記得吧?”
“那是當然!”提及宋濂,朱棣都笑了。
當年朱棣還是皇子的時候,自幼就和眾兄弟一起接受宮廷教育,不但要習武還要學文,宋濂就做過他們這些皇子的先生。
這老東西很是嚴格,不認真學習那是真打板子,就算朱棣他們是皇子,那也照打不誤!
朱棣眼睛裡面閃過了一絲緬懷之色。
那段時光是他最開心最快樂的日子,可惜現在物是人非啊!
“那陛下可知,宋學士自幼家貧,買不起書只能去士紳家裡借書抄書,買不起筆墨紙硯只能在泥地裡用樹枝寫字?”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這篇《送東陽馬生序》可以說是勸學的經典之作。
朱棣聞言一怔,神情很是複雜。
那老傢伙,幼時這麼貧苦嗎?
這一點,朱棣倒真是沒有想過。
或許以前求學的時候,宋濂曾經言傳身教過,不過那時候的朱棣玩心太重,自然不會在意。
現在做了皇帝,朱棣早就成熟多了,聽見這些話,回想起宋濂那蒼老面容,一時間心裡面也是感慨萬千。
對了,宋濂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歲。
想到這兒,朱棣心中一動,或許可以給這位老先生大學者追封一個諡號,以作緬懷。
“其實不只是宋學士,還有數萬萬的貧寒子弟,他們就算想讀書寫字,那也是沒有門路的。”
“所以真正參加科考的學子,大部分都是出身官宦人家,只有極少數才是真正的寒門子弟,至於貧民子弟,一萬個裡面可能僅有兩三個!”
“尤其是北方士子,我們不得不承認,南方文化底蘊確實要高於北方,再加上北方貧瘠難以生活,學子進學修德自然就更加艱難,南方經濟繁榮又是糧產區,學子不必為生計發愁可以安心進學修德,這就是南北學子的差距。”
朱棣眉頭緊蹙,看向了道衍和尚。
道衍也是愁眉不展,感受到朱棣的目光,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出身差距,南北差異,這就是朝堂之上南北失衡的真正原因!”
「新書新氣象,需要資料支撐,新老朋友們多多投票支援,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