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2/5頁)
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跟鎮長通話,要他安排好食宿,善待記者。鎮長笑呵呵地說:“一定,一定。副縣長已經打過招呼了。”
此時,便有記者敲門進來。雖然,扶貧辦的門沒關,他們還是很禮貌地敲了敲敞開著的門。
王主任比張建中動作還快,招呼他們坐,給他們倒水。張建中便問,車準備好了嗎?王主任說,已經安排好了。昨晚為車的事還有過爭執,某位副局長早就安排好今天用車,局長卻說,一切以採訪為重。
那時候,一個單位有一輛車已經很不錯了,大家出差下鄉都指望那輛車。
陸續到了兩位記者,一位是電臺的,一位是報社的。王主任就說,都齊了。張建中問,電視臺記者不來嗎?王主任說,說好了,電視臺的記者在單位等我們去接。張建中想,電視臺的記者怎麼就可以搞特殊?
報社記者說:“現在,電視臺的記者比我們更吃香。”
電臺記者說:“每次參加這類採訪,電視臺的記者都弄大牌。”
王主任笑著說:“也不全是這樣,主要他們的裝置太重,不方便。”
電視臺派一個攝影記者,一個女主持人參加採訪活動。兩人早在電視臺門口等他們。那時候的錄影機很大,要扛在肩上,乾電池又大又沉,那位漂亮的女主持挎在肩上,身子都斜了,坐在門邊的報社記者惜香憐玉,忙跳下去接過女主持的乾電池。
大家都齊了,王主任這才開始逐一介紹,先介紹張建中,說他是縣委辦的領導,是這次採訪的總指揮。記者們都說,知道知道。他們採訪過縣委召開的許多會議,見過張建中,倒是張建中對他們沒多少印象,只是記得那女主持,畢竟靚女更引人注目。
報社記者說:“早聞張總指揮的大名,也見過張總指揮,只是名字沒跟真人對上號。”
張建中知道他一定看過自己以前在報上發的文章,心裡很有些自豪,也沒怎麼謙虛,心安理得地當著這次行動的“總指揮”。
有時候,不是想要擺官架子,是環境迫使你不得板起一副面孔。縣委辦這塊金字招牌使張建中與年青的記者們不處於同一個起跑線,副縣長的器重,使張建中與王主任拉開了一定的距離。當然,還因為有一個漂亮的女主持。
於是,張建中很有些官腔佈置任務,告訴記者們今天採訪兩個點的特點。上午,主要採訪城區書記,他要大家報道時,多引用城區書記的話,增加現場感。
他說:“每一項工作的開展,沒有書記一把手的重視,是不可能取得驕人成績的。城區扶貧工作能夠成為紅旗縣的典型,與書記的重視是分不開的。”
下午,則是座談與專訪相結合,在城區的某一個社群召開有社群幹部,受益群眾參加的座談會,然後,再到一戶受益戶進行實地採訪。
他要求記者們要抓住城區扶貧工作的重點和特點。
他說:“這次採訪是一項系列活動,採訪的主題突出,採訪的物件多,大家一定要抓住各個點的特點。只有抓住特點,才能避免雷同。”
話說完了,他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因為靚女主持一直看著他。
接下來,王主任便具體談城區開展扶貧工作的特點。他們是怎麼抓的?他們的經驗與其他幾個採訪點有什麼不同。
說說講講,就到了城區政府。
政府大門敞開著,車一直開到辦公大樓門口。那裡早站了一行迎接的人,張建中不認識城區書記,便不急著下車,等王主任下車跟熟人打招呼,他才跟在靚女主持的後面下車。
剛站定,就有人叫“中哥。”他定神看,原來是黨校的同學,每次考試都叫他要複習重點。那人三十歲左右,雖然比張建中年長,但在官場,大家都不論年紀,一律以“哥”相稱,這樣,才讓人覺得彼此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