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遼國使團劉六符等人早在景佑四年底固安之戰遼國戰敗後便被譴回。
此次主持宋遼議和,還同樣的是劉六符幾人,不過一年多時間,兩國的境遇已經全然不同。
景佑四年遼軍屯兵幽薊之地,迫使宋朝歸還關南之地,劉六符等人是何等的風光傲氣,如今捧著宋朝君主的獅子大開口的國書,劉六符等人便是何等的頹喪與不甘。
“劉大人,難不成真的要把這份國書帶回去交給官家?”耶律仁先眉間凝聚著一股令人膽顫的寒氣,“這宋廷的人胃口真大,不過是涿州小小的失利罷了,竟然敢因此就同我們索要幽州,官家定是不會同意的。”
劉六符搖搖頭,“陛下心中所想並非我等能夠明白的,不過宋廷的三十萬鐵騎仍聚於涿州,若是此次議和不成,怕是宋廷一揮手,三十萬鐵騎立馬北上,屆時,我們不僅要丟幽州,薊州等地怕是一併被那宋廷奪去。”
劉六符是個文臣,他並不想打仗,和宋朝往年以歲幣買和平的想法來看,無疑是最划算的,宋廷每年交的那些歲幣怕是沒有涿州一年花的軍費多。
耶律仁先確實不理解劉六符等人的想法,在他看來,割地之舉乃是遼國之恥。
兩人意見相悖,各自代表了遼國上下主和派與主攻派的觀點。
遼國效仿宋朝百年之久,兩國之間不提某些小摩擦,大體上都是和睦友好、以兄弟相稱,遼國朝臣都跟著大宋靠攏,不得不說,有大宋檀淵之盟在前,遼國君臣對花錢買平安這事接受良好。
尤其宋朝並不是直接撕毀盟約,而是減少歲幣,將每年的十萬兩銀、二十匹絹減至五萬兩銀和五萬匹絹,並要求遼國每年給大宋提供五千匹戰馬,大宋以市價購之。
雖然歲幣的錢是少了,但是以宋廷以市價購買馬匹的錢對遼國來說就是一筆額外的很可觀的進項。
如果不談割讓幽州之事,遼軍君臣甚至覺得宋朝皇帝在做慈善,竟然沒有趁機對戰敗國獅子大開口。
“諸位臣工覺得是否應當答應宋廷的議和條件?”耶律宗真坐在上首,看著底下的臣子吵成一團,他本人是有些意動的。
其他的想答應的臣子也很多,但是以宰相張儉為首卻覺得此事頗有不妥,“今日割一城,而明日又復矣,割城之舉萬萬不能開這個先河。”
耶律宗真對左相張儉的還是很看重的,雖然當時是張儉提出要趁著宋夏交戰屯兵於幽涿才導致今日之禍,但當時做下決定的耶律宗真覺得張儉的諫言有九分可取之處。
張儉也因為此事被勒令在家賦閒多日,直到今日劉六符帶著國書回來,耶律宗真才把人請來讓他出主意。
南府宰相杜防等人覺得議和對遼國並無不妥。
蕭孝穆戰敗歸朝後,蕭孝忠代替蕭孝穆成為新任北苑樞密使,有蕭孝穆的戰敗在前,他很擔憂和談不成,遼國和宋廷又要開戰。
到時他這個樞密院使必是領兵之人,可是連皇太弟耶律重元以及蕭孝穆都敗於大宋之手,他自認為比不上蕭孝穆,蕭孝穆的下場就是他的明日,所以蕭孝忠極力推進和談。
但左相張儉雖然年事已高,但是頗得官家信重,依張儉的態度,他是和談的攔路石。
大宋這邊才不管遼國朝臣如何糾結博弈。
於大宋而言,此次和談若成,是錦上添花,若不成那便繼續打。
狄青用兩次對遼的戰役大勝堅定了大宋臣子的底氣,況且官家一看就是鐵血的主戰派,說不定有生之年還能見到官家收復燕雲之地。
屆時必定留名青史,流傳後世。
即使他們是文臣,也想建功立業啊。
除了與遼議和之事,對宋綰來說,眼下還有更值得高興的兩個好訊息,一則就是她投資的幾條海船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