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言,透過利用應試製度的罪惡來促使少數民族學生反感自己的語言文字。 2 避其鋒芒曲線同化。還是再重複一遍吧: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強行關閉民族學校或關閉該項課程往往會激起事物發展走向反面……你越不讓他們學,他們越想學。這是現在年輕人普遍容易產生的逆反心理)。
2 保證少數民族地區學校以及各民族學校擁有高比率的漢族教師(高高益善,但至少也得有80%以上。這種事含糊不得。老師對學生產生的那種潛移默化影響是不可小視的。漢化工作要儘量從細節入手)。
3 生員學校調配問題上由教委統一安排(從幼兒園階段抓起)(另外潑潑自己冷水:這個政策做起來很有難度係數。必須在廢除中考高考應試製度的前提下進行),將少數民族學生分散式分配到各個學校,保證他們生活在漢族學生堆裡。假使本省少數民族學生偏多、漢族學生偏少,可以透過糖衣政策從外省調進漢族學生,並把少數民族學生調出本省(同理,可以透過糖衣政策招引漢族遷入漢化率偏低的省份)。
4 於放假其間在少數民族地區及民族學校開展與文藝、體育相關的課外活動,儘量延長學生在校時間,從而消減家庭對其影響。
附加政策:對一切以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發行的書冊提高徵收的稅錢。
漢府不諳治族策,漢丁空懷報國心。寫到這,不禁開始因自戀而感抑鬱。
像我這麼個有構思又有理想卻就是得不到實踐機會的天才,縱然老天無暇悲憫,我也應自哀自嘆:時不與我。
難道我能做的,僅此而已嗎? txt小說上傳分享
5 民族鬥爭
民族,總在鬥爭中發展,發展中鬥爭。在這場沒完沒了的鬥爭中,焦點問題便是生存與發展……而這一切的根基則是領土。
是的,一個沒有領土的民族,意味著沒有國家政權。一個沒有國家政權的民族則註定要多災多難(要麼流浪……就像當年的猶太人;要麼被異族同化;要麼用槍桿子打出政權)。
所以,領土轉化成了鬥爭焦點。為了領土,兩個從未打過架的民族可以抄傢伙見面、兩個曾經是鐵哥們親的國家也會翻臉(當然也有不翻臉的例子……即丟地皮的一方裝孫子)。
因為,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帕默斯頓)。
於是,一場沒完沒了的辯論賽展開了:辯論焦點還是領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同一片領土,到了倆個國家嘴裡卻冒出了不同歸屬。
但事實上,追根溯源地講句公道話:這片土地不屬於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他不會是任何一方的固有領土。因為,世界地圖並不是人類誕生的第一天就全盤劃定。今天的世界地圖,是N多個民族經過漫長的擴張與N多次的分裂的最終結果(我這麼一說,不瞭解我的人恐怕就拿當我分裂分子了)。
姑且按著我這套領土虛無論說個典型案例:臺灣問題。生活中不難看到更不難聽這樣一句話:“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很遺憾,我要毫不客氣地潑盆冷水:少扯蛋了!
等我潑完冷水,肯定又有人要拿歷史說事。但,我還是得讓他們遺憾第二次。
照著目前史料來看,漢族政權與臺灣最早的掛鉤記錄當屬三國時代。按教科書的屁話講就是“孫權派衛溫去夷州,加強了內陸的聯絡”。想驗驗這話有沒放屁,方法很簡單:看歷史原材料(摘自《三國志》吳主傳)。
“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