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一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普天同慶,何人敢惱?
說起來樓蘭是處於大漢與匈奴間的三十六個小國中的一個,由於地處絲綢之路的緊要之處,長期受到大漢與匈奴兩大勢力的擠壓,為求生存,不得不搖擺於兩大勢力之間,司馬遷記曰:“不兩數,不以自安。”表明樓蘭面臨的艱難處境。
惱怒之人便是原來的樓蘭王歸安,他從小在匈奴長大,早就與他們穿一條褲衩了,如今見左賢王兵敗樓蘭,自己重回王位無望,恨的牙癢啊。
其實還有一位王子是在大漢長大的,卻因觸犯大漢律法,受司馬遷同樣的刑罰而不能回樓蘭繼承王位,只能由親匈奴的歸安回來做了樓蘭王。
如今歸安恨的牙癢又能怎樣,如今樓蘭歸西漢所有,霍去病親任地方長官,將軍如今人神合一,有強大的天庭作後盾,這是一個不可違的天命啊。
歸安正在心裡嘰嘰歪歪,忽有一巨長之手將他抓將起來,他大駭,仰頭一望,叩頭便拜,口中連道:“小的該死,不知天篷元帥有何指教?”
天篷元帥?沒錯,漢武大帝劉徹就是天篷元帥的前身。此時劉徹以神仙的身份抓著歸安來到一面銅鏡前,讓他看清楚未來:未來的樓蘭一片殘垣,乾涸的河流,方圓幾百裡寸草不生...
他驚問此是何處?漢武大帝曰:“這就是千年後的羅布泊與樓蘭。”
歸安大驚,仰天而泣,曰:“吾族做了何事,竟得此惡報?”
天篷元帥曰:“皆因你當年殺漢使,投匈奴,惹起天庭震怒,命龍王吸乾羅布河之水,又命雨神數年不光顧樓蘭,多年後便變成如今模樣,汝知錯否?”
歸安忙叩頭謝罪,表示永不謀反,甘心做大漢臣子,祈禱樓蘭永遠繁榮昌盛。
元帥見其誠心悔改,便仍命其為樓蘭城主,輔佐霍去病,這樣才能樓蘭的盛市繁華。數年後,由於他的努力,樓蘭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而載入史冊,余文斌以文曲星的身份專門召見了他,然後讓他看了一些大詩人關於樓蘭的作品。
歸安觀後,脊背一陣冰涼,樓蘭居然成了後代文人筆下的一尊破鼓共錘之,動不動就“斬樓蘭”或者“破樓蘭”的,其中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白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等,詩中殺氣騰騰,令歸安汗顏。
他問文曲星:“如何令他們改寫樓蘭?”
余文斌對其親授一計,歸安心悅誠服,伏地而拜,謝指點迷津之恩。
到底是何妙計讓歸安臣服?
只因余文斌對其吟了一首古詩,詩曰: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歸安還算聰明,他馬上明白余文斌的意思:自古文人愛美酒,只需在樓蘭廣置酒樓,讓他們盡情暢飲,臨走再送上幾壺好酒,那些詩句說不定就不會出現了。
余文斌點頭示意他下去照此辦理,準保他萬世無憂,也準保改變後世文人墨客對樓蘭的看法,是愛上樓蘭,而非對樓蘭恨之入骨。
果不其然,若干年後大詩人王昌齡慕名前來樓蘭,一壺美酒入腹,立即揮毫寫下一首七絕,曰:
羅布河邊稻穀香,樓蘭美女水中央。
黃沙百戰穿金甲,狂飲三杯壯士亢。
話說詩仙李白也來了,幾杯美酒下肚,立刻將殺氣收斂,變成: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面味香濃。
若非羅布泊頭見,會向樓蘭月下逢。
這就對了,這些個千古風流,何苦要拔刀舞劍,搞得面目猙獰,一會要斬,一會要破的,人家樓蘭容易嗎?招你惹你了嗎?
幾千年裡,由於神的庇護,樓蘭古城風景如畫,美女如雲,文人墨客紛紛為之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