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頁)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戶是無法承擔的。這些人分散經營,既效率低下,又沒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一旦有個自然災害,很有可能就造成歉收,甚至是食不果腹。但是,若是採取朱設計的這一套大農場經營方式,不僅有能力集中全國之力進行高投入,花大價錢打造出大水車、手壓機、雙馬耬車等利器,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其抗風險能力也比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強的多,不說別的,就說有了旱災,這些大水車完全可以顧得上田地的灌溉,使得軍戶不用眼巴巴地看著田地裡的莊稼渴死。
而且朱元璋設計的這套軍戶制度,雖然看著很好,是士兵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極大的節約了國家的養兵成本,以至於他逢人就吹噓“朕養百萬大軍不費百姓一粒米”,但是這個制度也有很大的弊端,弊端就是人,具體來說是軍官。明朝初期,綱紀森嚴,皇帝對國家的控制力很強,地方上的軍戶軍官剛剛生根,還沒有形成盤根錯節的勢力,因此對國家的法律很尊重,對皇命可以說是惟命是從。
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綱紀鬆弛,繼位的皇帝不是特別給力,再加上那些軍戶的軍官在一個地方時代生根,在地方上形成了很強很複雜的勢力,跟歷任地方官員都有勾結,因此他們就開始不拿國家的法令當回事,開始以各種名義侵佔普通軍戶的土地,剋扣軍戶的餉米,使得那些軍戶成了他們的奴隸,吃不飽,穿不暖,生計都成了問題,更不用說是打仗了。
所以,明朝中期開始,各地活不下去的軍戶就開始紛紛逃亡,到了明朝後期,一些千戶所甚至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有的百戶所竟然只剩下了一名百戶在苦苦支撐。造成了國家兵源的嚴重縮水,以至於打個努爾哈赤那樣的強盜居然連十萬人都拿不出來,質量還是參差不齊,主將杜松的頭盔居然被對方一箭射穿了,還怎麼打?大明朝的資源都被那些當官的掏空了。
後世網上的一些滿清吹經常說滿清人用十萬人的軍隊打敗了明朝的百萬大軍,證明滿清的那幾個頭子有多麼多麼了不起,滿清的軍隊有多麼多麼善戰,甚至有了“滿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樣的奇談怪論。某位知名的歷史老師還經常在網上散發這樣的言論,無腦的弱化漢族,吹捧異族,真不知道以他的節操和智商是怎麼出名的,還好其微博賬號已經被封了,再也說不出這種侮辱民族智商的話了,說不定真是冥冥之中明太祖顯靈。
實際上,明朝末年的百萬大軍其實都是賬面上的數字,實際遠沒有這麼多,就像一個千戶所賬面上應該有一千一百二十人,而實際上能打仗的連一百人都沒有。舉例來說,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進攻北京時,崇禎十分著急的問京營總兵吳襄道:“你手下到底還有多少兵力。”吳襄拍著胸脯說道:“臣賬面上還有八萬大軍。”
“那實際上呢?”
“實際上能打仗的只有三千人,這三千人都是臣的家丁,要讓他們捨棄家業打闖賊,至少需要一百萬兩銀子的開拔費作為補償。”
全部家當加起來只剩不到七萬兩銀子的崇禎聽到這句話就去上吊了。
從戚繼光開始,明朝就開始募兵了,因為軍戶已經不堪使用,而花錢僱人當兵的成本又是十分巨大的,不僅要購買打造盔甲、器械,還要給人發工資,據史料記載,按照戚繼光的標準招兵,招三千人一年至少要花十八萬兩銀子,這對當時的明朝絕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這還是嘉靖時期的價格,到了明朝末年,招兵的成本就成倍的向上翻了,尤其是遼東地區,因為當兵的危險係數實在太大了。
根據熊廷弼給朝廷上的奏摺記載,之前在遼東募一人當兵只需要七、八錢銀子,自從後金崛起之後,給兩三兩銀子都沒人願意幹,因為死亡的係數太高了,誰也不願意死。
在朱看來,朱元璋制定的軍戶制度是國家招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