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頁)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自己有功名不把他們放在眼裡,苦苦相逼,最終把這些兵逼急了一刀宰了那名舉人,順勢反了他孃的。
如果崇禎不將各地的太監撤回去,不壓制東廠錦衣衛,說不定就不會有西北的民變。因為我們知道,西北剛一開始鬧災荒的時候,是崇禎剛上臺的時候,有前任留下的老底子,手頭還是很寬裕的,因此立即下令拿出十萬兩銀子來來賑災。
結果錢剛到西北,就被那群當官的裝到了自己的腰包裡,十萬兩銀子最後花到老百姓身上的還不到五千兩,別說喝粥了,連糠都吃不上,簡直是欺人太甚,不反還能幹什麼?
這些當官的之所以這麼大膽,完全就是因為崇禎將這些地方的太監都撤了回去,將東廠和錦衣衛的人束縛住,讓他們足不出戶。這完全是自挖雙目,自斷爪牙的舉措。之前有東廠的人在這一帶蹲著,那些當官的雖然不會像海瑞一樣清廉,但最起碼還過得去,都會把大頭留個老百姓,自己沾點小便宜,否則萬一被東廠的人抓走可不是鬧著玩的。還有那些兇悍計程車兵,對東廠和監軍太監其實是很忌憚的,有他們坐鎮,這些士兵說不定就不敢鬧事,不敢參與變亂。
而現在,這群閻羅王終於走了,不趁這個機會狠狠地撈一把怎麼對得起自己這十年寒窗?怎麼對得起自己這些年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於是就將賑災的錢全拿走了。士兵們也變得無法無天了,為了錢,鬧餉、譁變,甚至直接叛亂的事也頻頻發生。西北的局勢就此糜爛而不可收拾。
崇禎的初衷是好的,想學著史書上那些著名的君王勵精圖治,中興大明,可是他不知道,史書是誰寫的?都是那些文人寫的,誰會說自己的壞話,刨自己的祖墳?所以縱觀中國的史書,一個王朝的興盛,完全是因為統治者禮賢下士,尊敬他們這些讀書人,一個王朝的滅亡要麼就是君主昏庸殘暴,要麼就是太監干政,要麼就是外戚專權,要麼就是武將割據,反正就是沒有他們的責任,就算是有也是因為皇帝沒有好好任用他們。
其實,這個謊言並不難以識破,一個人若是將自己宣傳的毫無缺點,那肯定是假仁假義,稍微有點社會閱歷的人都可以識破,可是偏偏天啟和崇禎上臺的時候都太年輕了,一個十六歲、一個十七歲,諸位書友想一想你們十六七歲的時候都會幹什麼?怕是除了泡妞打遊戲外別的都幹不好吧。
這個年紀的人太天真,太爛漫,總是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真愛,相信自己遇到的都是好人,所以才最容易被人欺騙。
天啟和崇禎這兩個可憐的沒爹沒孃的孩子就是在自己最天真,最容易相信別人的年紀裡,被手下的一群老滑頭騙了個大的,最後導致內憂外患,丟了祖宗留下的產業。
這不能怪他們傻,這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們的通病,如果泰昌帝上臺時沒有縱慾過度,再堅持個十來年,等到他的兒子們都長大成人,不再容易被人忽悠的時候在去見朱重八,那明朝的歷史很有可能是另外一幅樣子。
泰昌帝雖然是東林黨扶持起來的,但有資料顯示他並不是完全相信東林黨,只是形勢所迫,不得不重用他們,否則他也不會在臨終之前要封自己的寵妾李選侍為皇貴妃,讓她擔任太后的角色,來幫著朱由校壓制東林黨了。
畢竟泰昌當時都已經三十八歲了,這個年紀的人你還指望著他毫無條件的信任別人,跟別人推心置腹也不太現實。可惜還沒來得及封就死了,這也讓東林黨抓住機會發動了政變。一個李選侍他們是不會放在眼裡的,但對方要是變成了李皇貴妃那任誰都不敢亂來了,想造反啊?
崇禎的失敗不在於殺了袁崇煥這個干將,也不在於罷免了孫承宗,他手下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比如:洪承疇、盧象升、陳奇瑜、孫傳庭、傅宗龍、吳三桂、祖大壽、曹文詔等等等等,他們的才幹不比袁崇煥和孫承宗差。明朝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