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1/2頁)
酸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
跟著指示,倆人被引到各自該站的位置上。
通贊:「新郎新娘進香。」
說著,不知從何處摸出六隻香,點燃之後遞給兩位新人,讓新人插到米里,並囑咐道:「哪怕插歪了也不可再動。」
引贊:跪,獻香。
二人先是鞠躬,再跪,再是獻香。
不過說到三炷香是敬給誰,倒是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敬給佛法僧的,不是有句老話嗎?人爭一口氣,佛爭三炷香。
第二種說法是祭祀祖先,中間一根敬獻□□;左面一根敬獻「昭」系祖先;右面一根敬獻「穆」系祖先。
第三種說法則是敬天地人,也稱是敬人鬼神。
而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是祖宗傳下來文明發展所必有的一個程序,它表示了一種尊重,而這種尊重大都逃不開一個「禮」字。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便是如此了。
敬完香,二人又被引著回了原處。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引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自這最後一拜完了,他二人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通贊:「禮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詩詠宜家,敦百年之靜好。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古風今韻,相映成趣,珠連壁合,天作之美!」
引贊:「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情敦鶼鰈,願相敬之如賓;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結鸞儔,共盟鴛蝶。」
「此證」
說完「此證」兩個字,引贊大呼:送入洞房,一時間人群沸騰,賓主盡歡。
剛儀典進行,他們不好太吵鬧,此時禮畢了才有眼尖的客人掐著嗓子說道:「我瞅這新娘子的蓋頭不是一般的料子啊。」
其實他早就想說這個事兒了,但剛才的場合確實不適合多話。
他們這群人基本上都是當地有錢的富商,別的不好說,察言觀色的功夫還是有的,此時說出來也是給他姜趙家長臉。
一時間,不少人把目光放到了臨到了要出門的新娘子的蓋頭上。隨著行走時身體的擺動和陽光的反射,那細密的花紋開始暴露在眾人眼中。
尤其是蓋頭上金線繡的兩隻翔鳳,此前但是沒注意,聽人說起來才想著留意看。
果不其然,兩隻翔鳳繡的栩栩如生,像是要活過來似的。
「這是綢緞吧!」
說話的人也沒放到心上,論財力,肯給女兒陪嫁一身綢緞婚服的雖不多,但也不是陪不起。只不過婚服一輩子只穿一回,多數人覺得用這麼貴的料子沒這個必要。
頭一個說話的人撇了他一眼,心說:他又不是傻子,還能看不出綢緞料子?他媳婦兒嫁他的時候進門兒穿的就是大紅綢緞,也是繡了金線的。
「餘老闆,你家開布莊的,這裡你最有發言權。」
被稱做是餘老闆的中年人擺擺手,「我孤陋寡聞,只看得出這並非綢緞,依我看我看倒像是……」
說到這他又停下來,賣了個關子。
「像什麼你倒是說,這會子就別吊大家胃口了」。
「是蜀錦,不過也有些年頭了」,另一個中年人斷然道。
餘老闆心說這倒跟他的猜測差不離,他看了看說話那人,瞧著面生,不是他們縣上的人,便抱拳問道:「敢問這位仁兄是哪裡人,從前沒見過」。
中年人笑笑回禮:「不敢當,在下是隔壁長野縣的商人,姓方,跟姜家在生意上有些往來,從前跟著長輩走南闖北的時候倒是見過這料子。」
餘老闆點點頭:「不怪大傢伙兒都不認得,這蜀錦是內貢之物,有時也會被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