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川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其本也,化有原也。
可以覘(chan)主極之醇也,古風尙樸,鑿井耕田無所資於要化之事,其時下民所以從欲者,方且動於天而不知誰之功,澹然無營而知識忘渾,然無跡而帝則順風自上也,流及下也,可以觀大化之行(《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也。”
其實前面已經將義理說透,秦鳴鶴無非是遵從張天瑞所說的,“結穴處猶許慎思,勿以苟且而見譏”,又多寫幾筆作為後二小比,也就是束二比。
秦鳴鶴提著毛筆,默誦一遍,微微點頭,最後寫道,
“蓋有而後求,無而後非,三代所以長有,天下亦未有不由此者也。”
這就是大結,引《大學》,“君子有諸己而後求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之意,再三強調聖賢都是由己推人,德仁先行,但凡盛世皆是如此,也是由此而興。
——
以上是應幾位讀者所請,專門寫的一篇八股,其中錯漏及不對之處,在所難免,畢竟古今音律不同,還望包涵。
當然最主要的是,作者也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只是將就著寫出來讓大家對八股文對明朝科舉多些瞭解。
其實文中很多四字詞多半是對應一個典故,文中我略點幾個,大家知道即可。
八股文在明前期、中後期又很大不同,到了清朝時期又有很多不同,而在清朝的初期和中後期又有不同,所以說八股文其實是分了好多時期,不一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