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的苦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且,偏遠地方不但是鹽貴,其他的東西也不便宜。
衣食住行四大項,哪一項都困難得很。
首先是衣,先敬羅衣後敬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身能見人的衣裳。
普通老百姓衣裳所用布料,平常就是粗棉布,稍好一些用細棉布。
松江府的棉布,大概在一匹棉布一分銀子到兩分銀子之間。
到了小地方,因為交通不便,這價格就翻倍往上漲。
糧食跟出行還有房子這三樣裡面,除了買地的錢少一些,其他的一概因為交通的問題比繁華的州府貴。
他之前大致算過,一戶五口之家,兩大三小,非簪纓巨賈,拋開災年和戰亂不談,維持溫飽狀態,有幾項必不可少的大支出。
一是給朝廷交納田賦、雜役的銀子。
二是糧食,衣裳加上諸如柴薪、油、鹽、醬、醋、茶的日常開支。
三是弔喪問病、時節饋遺等人情往來。
這三筆,在松江府,最低需要二十兩銀子。
換到小地方,要跟松江府普通老百姓同樣品質的生活,最少需要四十兩。
可小地方除了地裡刨食,其他的掙錢的機會完全不可能跟繁華的松江府相提並論。
家裡的勞動力一年能掙到十兩,十五兩就已經是頂天了。
最後這幾項裡面能省的,要麼是糧食,要麼是鹽巴。
吃不飽又沒有足夠的鹽,乾的活卻不可能減少,於是人日漸虛弱,再大病一場,為了治病,可能家破人亡。
一系列的惡迴圈週而復始。
最終,貧瘠的地方越貧瘠,富裕的地方越富裕。
一國之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高熾十分擔心這種不均持續下去,亂子很快就會到來。
但他原來也沒想到什麼好辦法。
這鹽湖一發現,朱高熾就覺得,轉機來了。
只要道路通,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想到一起去就好。你寫信跟爹說吧。到時候這鹽要是能全國各地都一個價就更好了。”
朱高熾想到的張欣也能想到,就是礙於鹽的產量一直有限,她才沒有提出來。
她比朱高熾還更清楚鹽的重要性。
當年永城哪裡都不挨著,家裡即便並不困難,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鹽這種東西可不僅僅是燒菜需要,拿來醃東西才是一絕。
所有的肉類,瓜果等等才能在當季的時候儲存備用。
朱高熾在王府跟宮中生活,極少吃醃製的東西,想不到這個。
“我是想過全國就一個價,可這路上的費用總是要算進去的吧。”
朱高熾沒有張欣這麼激進。
他的預期是道路修好以後,因為運輸便利,價格不要相差太多就行。
“鹽稅本來就收得不低,運來運去的也是鹽商在運,咱朝廷貼補一二也是可行的。只要路修好了,糧食跟鹽,我都覺得應該定一個哪裡都一樣的價格。頂多浮動一成。如果都可以平價,那麼也算是千古以來沒有的一項永樂朝德政。”
張欣覺得這不是阻礙。
說到底鹽這玩意一直是朝廷的無本買賣,賣多少都掙錢。
而糧食是民之根本,只要大家都能吃飽,這國力馬上又上一個臺階。
“也是。”
朱高熾摸鬍子有點被打動了。
“啊——”
朱高熾話一出,張欣突然就是腦袋一疼,胸口一緊。
頓時一口氣喘不過來,叫了一聲以後,暈死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