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第2/2頁)
九個栗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刀刻成,這種技藝更難。
難,並不是難學,而是心境難以達成。
他雕刻的時候,總是想讓它盡善盡美,感覺線條沒雕好,便想補救,結果一刀,兩刀,補得多了,便變成了深雕,與金凌派這種肆意灑脫的風格相差甚遠。
一年,十年,他彷彿離金凌竹刻越來越遙遠。
所以最後他雖然還會嘗試,卻也已經不會再強求,所以他索性不再專注於雕刻,轉而替師傅打理俗事,四處奔波。
可陸子安明明是木雕大師,他是如何對金凌技藝這般瞭解的?他忍不住頻頻看向陸子安。
然而陸子安卻根本沒有看他,他的手指微微推動,竹筒非常自然地轉到另一側。
梅枝虯勁,挺立於寒風,彷彿有茫茫大雪傾壓,它自巍然不動。
陸子安充分地利用了竹筒的天然形態,沒有因為要表現自己的主題而對竹青進行大的修改,而是根據竹青的紋路走向施刀,所以畫面顯得生動自然,沒有絲毫牽強附會之意。
唐老闆忍不住回想當年入行拜師時,師傅曾經以非常崇敬的姿態,跟他說起過的一個人。
金凌派創始人,濮仲謙。
張岱在《陶庵夢憶》曾經詳細描述過他,評價極高。
關於其人,張岱說:「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若無能者。」
關於其藝,張岱言:「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數刀,價以兩計。」
而眼前陸子安的技藝與雕刻方式,看上去竟隱約與濮仲謙的風格相似……
他胡思亂想的時候,陸子安已經雕完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