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第1/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生在莫羅佐夫身上的這一事件,就是愛沙尼亞的所謂&ldo;非法居留&rdo;問題的表現。這個問題是人為造成的,它涉及數萬人,這些人既不可能,也不情願按當局的規定來履行所謂的國內居民合法化的要求。愛沙尼亞當局對莫羅佐夫境況的態度將導致一個極端危險的案例。他所觸及的是一大批所謂&ldo;非法外國人&rdo;的命運,而其中的大部分則是說俄語的少數族群。
對於安全警察來說,愛沙尼亞的抓捕季節還在繼續。1999年12月份,塔林逮捕了一位有名的人權保護者,他就是塔林俄羅斯公民聯合會的領導人彼得?羅若克。他曾先後15次被投入監獄。
應該說,彼得?羅若克生來就是個為公平而奮鬥的戰士。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當他在揭露塔林當局的住宅騙局時,就受到過迫害。現在,愛沙尼亞的兩面派把蘇共黨證換成了愛沙尼亞的議會代表證,又在繼續折磨他。
1991年以後,羅若克由於經常為遭到野蠻歧視的俄羅斯人打抱不平而多次被投進監獄。1994年他甚至被強行帶到精神病院檢查。秘密警察無論如何也弄不明白,一個人怎麼敢同愛沙尼亞國家的鎮壓機器鬥。算他有幸,愛沙尼亞的神經病理學家認定羅若克完全健康。
1995年3月,羅若克曾被強行逐出愛沙尼亞,但是,在俄聯邦國家杜馬的大力幫助下,法院被迫撤銷了此項非法決定,使他得以回到家人中間。此外,他還打贏了這場官司,迫使當局為他支付了補償金。
然而,卡博(我提醒一下,就是愛沙尼亞的安全警察)並沒有停止行動。半年前羅若克又被指控酒後駕車沖向警察的汽車。不過後來才搞清,原來當天晚上他根本就沒坐在車裡,醫學鑑定也證明他的血液中不含酒精。現在,又有人指控他敲詐勒索。那是個多次用以對付愛沙尼亞俄羅斯組織的證人。
這是一個漏洞百出,實際上全靠挑釁者的供詞支撐的案件。但問題實際上卻比乍一看來要嚴重得多。促使狠狠整治羅若克的不單單是警察的報復心理,而且還有長期的戰略意圖。最初的計劃是把俄羅斯的這些社會團體隔離起來,可是後來又打算徹底摧毀它們,並以聽從秘密警察控制的傀儡機構取而代之。對羅若克這樣一個堅韌不拔、意志堅定、無法收買、在原則問題上從不與當局做交易的人進行迫害‐‐這只是鎮壓措施計劃中的一個環節。
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經常粗暴踐踏人權和少數族群的權利,政治犯的人數也在上升,還產生和培養了一批對德國法西斯有好感的人,誰反對他們,他們就跟誰鬥。然而,歐洲共同體和歐盟不但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反而利用這一點煽動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反俄情緒,使這些國家變成仇俄地帶,沿我國邊界建立一條新的&ldo;隔離警戒線&rdo;。他們一方面經常嚴格要求俄羅斯遵守&ldo;人權&rdo;,例如在對車臣匪徒的問題上;另一方面,卻又把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吸收到自己的隊伍中,其實這些國家正在逐漸演變為極權制度,一種看似全新的,實際上被整個人類所譴責的,臭名遠揚的種族隔離制度。
這些複雜的訴訟從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什麼,似乎只是對塔林俄羅斯公民聯合會領袖一次又一次的逮捕。彼得?羅若克出身於一個擁有光榮革命和戰鬥傳統的家庭,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人民的兒子,是這兩個民族的化身。他一個,莫羅佐夫一個,還有他們在這三個共和國中的同志們,上面講到的這些人,都在為說俄語的居民的權利而進行著力量懸殊的鬥爭,他們正在為反對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不斷增長的民族主義和肆無忌憚的沙文主義而戰鬥。
可恥審判:衛國戰爭老戰士
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國家當局在對自己的政治對手進行迫害,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