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第2/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夕歐洲的態勢,以及那時史達林的作用作出評判。很多人是從本世紀初和上世紀末而不是1939年的立場觀點去審視蘇聯領導人所採取的步驟的。當時法西斯德國發動的戰爭已經逼近我國大門,我們迫切地需要贏得哪怕是幾年的和平時間,以便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極其殘酷的搏鬥。不僅對我們,而且對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對被希特勒安排了極其悲慘命運的那些國家和人民乃至對全世界來說,如果蘇聯的疆界沒有向西推移,那麼偉大衛國戰爭的程序將更加慘烈。這也就意味著二戰的過程將會更長,更加血腥,更具破壞力。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雅科夫列夫領導的委員會的工作。按他的話說(《記憶的漩渦》一書),工作枯燥而沉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國家的代表持極端立場,積極支援他們的是蘇聯人民代表尤利?阿法納希耶夫。委員會主席雅科夫列夫個人的觀點耐人尋味,他說:&ldo;其實,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國家的代表提出的很多意見和要求都是可以贊同的,但若要對蘇聯提出指控性的決議,大會終歸還是不會透過。&rdo;
雅科夫列夫在他的回憶錄中避而不談,1989年7月委員會的建議並不是提交給人民代表大會的,而是提交給蘇共中央政治局的。他在附函中談到了人民代表包括蘇共黨員堅持不讓步的情況。為了賦予自己在與&ldo;好鬥的波羅的海分子&rdo;進行鬥爭中以堅定的&ldo;黨性立場&rdo;,雅科夫列夫向政治局匯報說,他成功地拿掉了阿法納希耶夫及其同夥提出的&ldo;譴責同法西斯簽訂協議&rdo;的要求,否定了秘密議定書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1940年加入蘇聯有直接關係的看法,等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