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第2/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獨立國協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縮減了30到50……
獨立國協國家把對外經濟聯絡從獨立國協內部轉向其他國家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他們之間互相供貨減少的同時,燃料、金屬及其他原料資源源源轉向了世界市場。
把現今獨立國家一體化的必要性硬是同蘇聯解體聯絡在一起是不對的。一體化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於國家的經濟,在於利用昔日蘇聯積累起來的強大潛力。這種潛力一定可以起到穩定的作用,克服向市場過渡產生的休克現象……
嚴格地講,&ldo;國家一體化&rdo;這一概念不完全實用於我們的獨立國協。在世界實踐中這一概念通常是用在那些從一開始就是獨立的國家,它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因而也是多樣化的經濟調整模式,有對結合條件(主要是國家政治體制,經濟和國防能力)的廣闊選擇餘地。(還是以歐共體為例……)
我們這裡所指的,是這些獨立國家的又一次一體化。這些直接相鄰的國家不僅位於歐亞大陸,而且從前蘇聯統一經濟的存在中,繼承了全面的依賴關係和相互關聯的合作生產,往往具有壟斷水平高而技術水平落後的特點。許多企業的產品由於競爭能力低下,應該承認基本上只能在相互貿易的市場上找到銷路。這就是今天的現實。
考慮到任何範圍中的一體化,都要首先立足於獨立國協各國國民經濟的相互聯絡,我又強調說:
不管我們是否願意,由於歷史原因,我們不得不置身於早先已存在的經濟關係軌道之上。問題只在於這些關係將是混亂無序的,還是應該讓我們把它引入協調的經濟體系軌道。正如有句名言所說:&ldo;……每一個個體,都只能置於共同關係中加以考察……&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