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詞賦起波瀾 (第1/3頁)
滄海不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詞賦起波瀾
此時,珠簾之後一曲唱罷,清音餘韻似乎還繞樑不散,令人心遊神馳,餘意不絕。???? ???h???¢???? ????
賈琮肯定是在場之人中,見過最多世面之人。
前世那些包裝到頭髮牙齒的人物,不知見過多少,領略過輝煌絢爛的場景,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這個時代卻沒有這些東西,一卷珠簾,一把琵琶,清研唇舌之音,沒有半分粉飾烘托,絃聲清音卻能洞徹心扉,繞樑不絕。
這大概就古人傳說的技近於道的境界,賈琮還真想見一見,這位玉尊琵琶天籟音的清娘子。
但是一曲唱罷,座中之人都是擊掌喝彩。
珠簾之後寂寂無聲,並無人出來,更無人去掀開珠簾,一睹那簾後之人真容,似乎都對這清娘子很是尊崇。
賈雨村讚道:「這清娘子琵琶天籟音,當真神乎其技,琮兄弟這首滿江紅也極出彩,相得益彰,當真珠聯璧合。」
……
雖賈琮對賈雨村一直深懷戒心,但不得不承認,這人深諳為官之術,精通世故,揣摩人心。
只要對他仕途有利的人與事,他都會關照得極其妥帖。
這時,坐在那貪杯男子身邊的四旬官員,突然說道:
「賈參贊這首滿江紅確為難得的佳作,只是在下卻有幾分疑惑,不知可否請教賈參贊一二。」
賈琮眉頭一皺,這話聽著似乎有點不懷好意。
要知道他這寧王參贊只是皇帝臨封,除了寧王行在之人,極少有人用這個官職稱呼自己。
除了當日他去鄒府抓人,曾自稱過這個官職來表明身份,平日裡卻極少提起,知道的人並不多。
自己與這人素不相識,對方卻專門以這個官職稱呼自己,必定是對自己格外留意之人,凡是默默被人惦記,大都不是什麼好事。
賈琮淡淡問道:「不知閣下是哪位?」
「在下金陵留守禮部員外郎阮洪鋮,賈參贊這首滿江紅金陵懷古,沉鬱俊雅,音律鏘然,哪怕說是傳世之作,也足以當得。
但這詞中悲楚蒼涼之意,清朗寥廓之氣,只有飽經滄桑,滲透世情之人,才能為之。
賈參贊不過沖齡之年,青氣勃發,血氣張然,卻能寫出如此蒼勁沉鬱的詞章,哈哈,倒是真叫人意外。」
這話說的有些刺耳,附近坐上之人都回頭觀望。
今天在座之人都是十年寒窗,混跡官場的人物,誰還聽不出阮洪鋮這話不懷好意。
雖沒有在話語中明言,隱含之意,就是說賈琮年少識淺,寫不出這等沉鬱蒼涼丶深透世情之作,這首滿江紅有剽竊抄襲之嫌。
對以舉業文章為生的讀書人來說,這種揣測嫌疑,可是天大的羞辱,這阮洪鋮莫非是瘋了,居然在這種場合,給人扣這種帽子。
而且聽他的言語,只是從詞意中揣摩推斷而出,根本就沒有什麼剽竊的實證,這不是信口雌黃,毀人名聲嗎。
此時,賈琮聽了這些話,心中有些奇怪,自己和這人初次見面,根本不相識,他為何會這般針對自己。
這種剽竊之言,在文人之中,最為人津津樂道,座中之人面面相覷,低聲私語,交頭接耳,沒一會兒就在宴會中傳揚開來。
不少人已經用異樣的眼光看向這邊,連主位上的寧王都皺起了眉頭。
這倒是出乎阮洪鋮的意料,他並沒想過要趁寧王送宴的機會,來敗壞賈琮的名聲,如果這樣必定要得罪寧王,他的官估計就做到頭了。
他方才會說那些懷疑之言,只是他與賈琮有些不為人知的糾葛仇怨。
所以見不得賈琮得意,不過言語上做些洩憤,出一出心中惡氣,卻沒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