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第1/6頁)
公子幸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帝登基,最幸運的莫過於,上一任皇帝交給了自己一個富足的國家,滿朝文武中有不少的純臣。
國家安定,朝臣向上,百姓康樂,還有什麼比這些更重要的嗎?
可等知深登基才知道,帝王之難。
她不僅要讓國家百姓繼續富足,朝堂依然清朗,還要穩住朝臣之爭。
時間久了總有黨爭,表面看不出來,太上皇跟太聖天后也不允許有這種事情發生。
可她們能壓住,而她這個少年帝王登基,那些人就開始迫不及待地試探她了。
君臣之間,不是帝王佔據上風,就是臣佔據上風。
要是朝臣們佔了上風,誰知道她們會做出什麼事情,會不會加劇黨爭。
還好,有太上皇跟太聖天后在,朝臣們不敢放肆,只敢試探。
母親跟阿孃想要鍛鍊她,把這些事情也都交給了她處理。
母親說:“既然你已登基,這國家大事,便由你一人做主,我不會繼續掌控皇權。”
既然退位了,還管什麼事啊,還會讓孩子束手束腳的,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做。
雲丞淮反正不會干涉孩子的。
像那種死後再讓孩子登基的,怎麼說呢,她覺得還是自己先退位的比較好。
可以讓新帝切身實地的感受到皇權之威,而不被迷失。
對少年帝王來說,朝臣是想拿捏的,作為太上皇還能給孩子坐鎮,讓新帝提前熟悉怎麼做一個皇帝,鎮壓朝臣。
太女在她這一朝,權力確實不小,可畢竟不是真正的帝王,還是要真正登基,才能切身體會帝王之難。
知深剛登基,就體驗到了,隱藏在平靜水面下,隨時可能爆發的黨爭。
這個是沒有辦法的,南北剛剛統一,本就有的南北士大夫之爭,放在這個時候,就更嚴重了。
南北之爭看似不顯,鬧的歷害了,朝堂上直接脫鞋打人的都有。
大夏一朝的史書記錄,南北爭鬥歷害的時候,皇帝還在上面坐著,南北的官員,你一拳我一腳的,打的頭破血流。
地域結黨是最容易的,還是最不可控的。
哪怕在新法後的武秦,也難免老鄉幫老鄉。
結黨,黨爭無可避免,這就需要一個明主,一個強硬的帝王,壓制這些官員。
就算有的時候,她們的爭執是良性的,時間久了呢?難免生出惡意。
知深跟在她們身邊學習了這麼久,清楚的知道,這些官員有多難搞。
朝堂再清明,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是好人。
人性這種東西,不能考驗的,君子論跡不論心,只要不做壞事,對方心裡怎麼想的,有什麼重要的呢?
像黨爭,適當的競爭,可以促進發展,惡意競爭就不行了。
一開始可能是好的,後面會發展到什麼地步,誰都說不好。
帝王必須得強勢,別說,知深
整天冷著個臉,要不是年齡小,確實挺讓人害怕的。
而她登基後,面臨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選後。
阿姐已經成婚了,身為帝王的她,百官必然逼迫,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可是太上皇把成婚年齡抬高到了十八,這能有效保護坤澤和元生育,她若選後,就是觸犯新法。
百官想要試探她的態度,還想逼她讓步,同樣也有官員,是真的為國家好。
於是,在阿姐的婚禮結束後,滿朝文武看她的眼神就是。
“陛下,選後嗎?”
“陛下,成親嗎?”
“陛下,臣要催婚嘍~”
嗯每每看到這些人的眼神,雲知深都有一種,自己彷彿是一隻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