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雅典娜AI聯合實驗室 (第1/2頁)
五星造事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01章 雅典娜AI聯合實驗室
相比於多足移動平臺,上面的火力輸出模組反倒簡單得多了。
先搞一個旋轉平臺,然後焊上兩挺削減掉多餘結構的重型機槍,剩下的就是往裡面塞彈夾和遠端火控模組。
這種設計和改造,對康馳和盤古基地的生產效率來說,簡直就是小兒科,兩天多就搞定了。
接下來就是安裝外部裝甲了。
康馳用裝甲把它保護得嚴嚴實實,看起來像頂了個鋼帽,而且厚實的合金外殼,本身就是最好的電磁遮蔽層,也不怕電磁干擾內部的電子元件。
整個火力模組唯一外露出來的,就是兩根槍管。
所以這完全就是個小型移動碉堡。
移動平臺同樣裝上了裝甲外殼,六個腳顯得更加粗壯了。
這肯定多少會影響它的靈活性和續航。
而且真有這個必要嗎?
創造這種物種的目的是什麼?
解放人力?
再則,雖然人工智慧吹得天花亂墜,但永遠不要小瞧了人腦的算力和反應速度,高達一百多億的神經元可不是開玩笑的。
因為康馳沒有選擇人工智慧路線,而是選擇了遠端操控路線,所以這個遠端控制程式的難度,相對低很多。
在康馳把兩個模組正式合體後,它就變得有點像沒有頭部,然後圓肚子前移到中間的蜘蛛了。
哪怕不考慮機械革命的問題,也得考慮一下文明的活躍性和發展潛力的問題。
它很有可能不止是直接把軍隊給養廢,而是要把整個人類都養廢。
創造具有自我思維能力的數字生命,在康馳看來風險性太高了。
所以問題不大。
只要訓練模式和方法得當,也能很大程度上維持士兵的血性。
無人化裝備,其實已經有可能會把軍隊計程車兵給養‘廢’了,但如果參考電子競技的行業來看的話,這個‘廢’再怎麼著,也還是有點譜的。
不過眼下它還只是個軀殼,需要安裝操控程式才能真正動起來。
雖然在複雜的計算問題上,人腦被電腦碾壓,但在邏輯問題的處理能力、思考能力、反應速度,人腦卻能碾壓電腦,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華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整出這東西把人都淘汰了,能有什麼好處?
擁有自我思維的數字生命,真的心甘情願給人類當牛做馬,辛勤勞作供養人類?
但這款戰鬥機器人的定位就是跑出去當靶子,承擔火力壓制的角色,追求靈活性的突擊角色,後續還有專門的輕型機器人。
而且等康馳用系統對它升級後,這些缺陷肯定能得到緩解,強項也會進一步加強。
至於為什麼沒有選擇人工智慧路線,則是出於多個角度考慮。
首先最重要的,還是康馳一直以來對強人工智慧的警惕性。
但強人工智慧,殺傷力就有點大了。
雖然放眼未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這個差距可能會被逐漸縮小,但技術難度、成本都是不可忽略的問題。
所以最好就是各取所長,複雜的計算跟蹤交給電腦,具體的指令操作、戰術安排之類的還是交給人。
這是康馳認為目前的最優解,也是最安全的解。
就在康馳正忙著敲程式碼的時候,手機突然響了。
來電人是蔡耀斌。
“怎麼啦?”
“我剛發了封郵件給你,你先看看連結上的影片,完了再回我電話。”
蔡耀斌簡短地說完話後,就把電話掛了。
可見這事讓他還是挺著急的。
康馳懷著好奇,立即開啟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