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城外,兩萬七千餘名將士在人馬嘶吼中迅速集結。
接著,重騎、親衛構成中軍核心,屠睢、任囂各率近萬輕騎為左右翼,浩浩蕩蕩開出營地。
行至十里開外,已能遠遠望見那漫天塵土中疾馳而來的匈奴援軍。
在早先對王庭的突襲行動中,秦墨順便剿滅了左谷蠡王麾下的勢力,並且在河套地區一舉蕩平了左賢王冒頓的部族。
單于以下的匈奴四大王,僅剩下兩位!
但陰山之地畢竟是匈奴腹心,餘下的二王聯合一處,又召集了散佈各地的大小部落,糾集了超過十萬的兵力,前來王庭解救頭曼之圍。
這十多萬的匈奴援軍,雖然素質參差不齊,其中徒步步卒佔了一半以,但數量的優勢明顯,足足是秦軍的三倍多!
雙方軍隊各自停下腳步,遙相對峙,擺開陣勢。
秦軍陣營嚴整肅穆,鐵甲森然,猶如巍峨高山,給人以無法言喻的沉重壓力感。
而匈奴陣營則是人馬連綿不絕,猶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一眼望不到邊際。
然而,面對對方,兩軍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秦軍陣中靜謐無聲,只有偶爾戰馬的嘶鳴,如同一座寂靜的鬼蜮,散發出令人不安的強大壓迫感。
而匈奴陣中則是一片混亂,從至下的二王到普通牧兵,望著對面全身披掛鐵甲的秦軍,心底不禁升起一股寒意。
鎧甲並非影視劇中所展現的那樣,輕易就能砍破刺穿。
因此,想要擊殺一名身穿鎧甲計程車兵,無疑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而在戰場,身披鎧甲計程車兵就如同一輛小型坦克般難以撼動。
商鞅制定的軍功爵位制度中明確規定,斬殺一名身著皮甲計程車兵,才有封賞賜爵的資格……而那還只是針對穿著皮甲計程車兵而言!
秦墨來到這個時代後,推動了大秦鍊鐵技術的進步,並在征服六國的過程中得以廣泛傳播。
匈奴透過暗地裡的交易和偷偷摸摸學來的粗糙鐵甲製造技術,也為其精銳的騎衛小隊披掛了鐵胄,早早在實戰中體驗到了鐵胄的無堅不摧之力。
此時目睹秦軍全員披掛鐵甲,如何能不驚駭失措?
……
“傳令左右輕騎,各派出三千隊進行騷擾攻擊,探明敵陣薄弱環節!”
秦墨與扶蘇穩坐中軍,冷靜地下達命令。
“遵命!”
左右親衛領命而去,策馬穿過陣型縫隙,向兩翼傳達軍令。
片刻之後,兩翼傳來回應,各有兩支輕騎隊伍,驅馬徐徐離開陣列,待行至中途,馬速越來越快,直撲那延綿不絕的匈奴大陣。
同時,秦墨再度號令全軍,向前挺進百步,協同騷擾輕騎,以威懾之勢逼向敵陣。
匈奴大陣之中,混亂加劇,兩翼同樣派出弓騎迎擊,每邊約有四五千人,試圖阻止秦軍的輕騎騷擾。
但這兩支騷擾輕騎並未與其正面交鋒,而是巧妙地繞過攔截的匈奴弓騎。
隨後,他們放任匈奴弓騎追趕,圍繞著匈奴大陣疾馳,不時調轉馬頭射箭,將緊追不捨的匈奴弓騎一一射落,同時向匈奴大陣內部拋擲箭矢,引發一陣陣哀嚎之聲。
所經之處,混亂更甚!
秦墨看到這一切,心中已然對這支匈奴部落聯軍的實力有了判斷:“命令兩翼所有輕騎出擊,不必吝嗇霹靂彈,給我全力擾亂敵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