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恆匆忙吃完飯,把曹利用召了進來,急著問究竟答應給多少錢,可曹利用真會設定懸念,不正面回答,而是一連串地說:&ldo;臣有罪,臣有罪,我答應給的銀子和絹帛太多了。&rdo;
&ldo;到底是多少?&rdo;趙恆可真急了。
&ldo;三十萬!&rdo;曹利用見火候差不多了,得意地亮出了底牌。
&ldo;什麼,三十萬?&rdo;趙恆高興得臉都抖了起來,怕耳朵聽錯了,追問道。
等得到了確切、肯定、無誤的回答,趙恆興奮得恨不能把曹利用抱起來親幾口,馬上下令重重賞賜曹利用。
宿命在這一瞬定格(1)
曹利用和遼國幾經協商簽訂的和約包含的內容有好幾條,並不是隻有給遼歲幣這一項,其中具體的內容如下:
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皇帝以宋朝皇帝為兄,宋真宗趙恆尊蕭太后為叔母;宋朝每年向遼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兩國解除戰爭狀態,各守疆界,互不為敵;邊防設施保持現有的數量和規模,不得增加針對對方的軍事堡壘;雙方不得招納對方的叛降人員。
這個和約是在澶州簽訂的,而澶州的西邊有個名叫澶淵的湖泊,澶州也因此又名澶淵郡,這個盟約在歷史上就被稱為&ldo;澶淵之盟&rdo;。
澶淵之盟遼國佔盡便宜。
軍事上遼軍已經處於劣勢,雖說不大會像楊延昭分析的那樣被全殲(遼軍以騎兵為主,宋軍就算打贏了,追擊也是個大問題),但前後夾擊,消滅大部分有生力量還是有可能的,那時再談判,和約大概就會改寫了。
就算真的像趙恆擔心的那樣,遼軍繞過澶州,逼近京城,看遼軍在瀛州城下的戰績,估計也很難有上乘的表現。如果屯兵汴梁城下,想安然撤回會比在澶州困難得多,蕭太后會冒這個險嗎?
當時&ldo;河北近南州縣民人入處城寨&rdo;,遼軍搶掠所得不多,圍攻岢嵐軍時就是因糧草不繼被擊潰,就在和約已成,相約退軍的時候,遼軍向宋朝說了自己的憂慮:&ldo;我們回北方去,恐怕你們邊境的軍隊會截擊。&rdo;虛弱之態畢呈無遺。
遼軍的處境如此險惡,竟能依靠恫嚇敲詐出這麼一筆油水,與其說是蕭太后的膽略機謀過人,倒不如說大宋的皇帝和大臣目光短淺、膽小如鼠更準確。
皇帝趙恆就不必再說了,看看另一位宰臣畢士安,趙恆親徵的時候,他託病留在了京城,聽到和議成了的時候,高興得啥病都沒了,還教訓不滿以三十萬&ldo;買&rdo;和議的人:&ldo;不給那麼多,就打動不了遼人的心,恐怕議和也和不了多久。&rdo;看來如果他去談判,或許真的就能拍出一百萬來。
敵人強大還不是最可怕的,自己要不爭氣,那就算徹底沒戲了。
遼軍退走了,趙恆神氣起來,詩興大發,提筆寫下了《賦契丹出境》詩一首:
我為憂民切,戎車暫省方。
旌旗明夏日,利器瑩秋霜。
銳旅懷忠節,群兇竄北荒。
堅冰消巨浪,輕吹集嘉祥。
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
上天垂助順,回旆躍龍驤。
明明是把錢財交給了來搶劫的強盜,強盜大搖大擺地走了,居然在他的筆下變成了&ldo;群兇竄北荒&rdo;,當真是&ldo;妙筆生花&rdo;。
那位王繼忠也在和議中撈到了巨大的好處,兩邊都把他看成了功臣,每年宋朝派遣使者去遼國的時候,皇帝都會讓使者給他帶去大批的花紅禮物。遼國也沒虧待他,賜他國姓,官職一路高升,最後居然坐到樞密使,被封楚王。
這個&ldo;奇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