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以說,這次機遇,是趙匡胤憑藉自己的才幹和努力爭取來的。
時間不長,時任開封府尹的柴榮把趙匡胤調到自己帳下,改任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府屬騎兵指揮官),雖然官還是不大,但他時刻都在柴榮的身邊,有了充分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柴榮也對趙匡胤的文韜武略極為賞識,每逢出征必要將其帶在身邊,趙匡胤的才能有了展現的舞臺,很快他就以自己出色的能力獲得了柴榮更大的信任,成了柴榮得力的左膀右臂。
郭威在位三年,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柴榮登基稱帝。登基後,柴榮自然也要培養自己的班底,趙匡胤背靠大樹好乘涼,被任命為禁軍的將領,名將之路由此開始。
名將不是誰封的,名將是在鐵血戰場上用性命博取來的,趙匡胤的成名第一戰馬上就要拉開帷幕了。
郭威死後,北漢覺得後周皇權交接必有動盪,是個報仇的大好時機,便聯合契丹揮師南下,遼騎兵萬餘人,北漢兵三萬人,直逼潞州(今山西長治)。
柴榮聽說北漢軍隊入侵,準備親自率領軍隊抵抗,群臣在宰相馮道的帶領下,說劉崇必不敢自來,皇帝不宜輕動,可命大將領兵出師。
柴榮反駁群臣說:&ldo;劉崇看輕我年少新立,想吞併天下,一定自來,我不可不自往。&rdo;
他又說從前唐太宗定天下,都是身臨前敵,我怎敢偷安。他堅持要親自帶隊,柴榮另一位宰相王溥也支援他御駕親徵,朝議才決定下來。
柴榮果然是少年新銳,毫不懼怕即將到來的廝殺。
周世宗柴榮自開封出發督促諸軍,日夜兼程,趙匡胤作為禁軍將領,自然隨駕拱衛。
柴榮和趙匡胤都不知道這一場戰鬥,對自己將來的重要意義。
很多時候,一個新世界就是要在血與火中誕生的,儘管難免血腥和痛苦,但這些卻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後周和北漢的兩支鐵流在高平附近撞在了一起。
劉崇率領中軍在巴公原擺開陣勢,驍將張元徽陣在東,遼將武定節度使、政事令楊兗陣在西,軍容嚴整。
柴榮望著殺氣騰騰的北漢軍陣,下決心以攻擊取勝。但此時後周軍將劉詞還沒有到來,後周軍人數少,軍士有畏懼情緒,柴榮只好騎著披甲的戰馬,親臨前線督戰。
戰鬥在狂風大作中開始,後周軍右翼將領樊愛能、何徽在交戰不久就引騎兵逃走,一千多步兵脫下盔甲口呼萬歲,向北漢投降,右翼軍隊潰敗。柴榮看到形勢危急,親率貼身衛兵督陣衝擊敵陣,北漢兵數百弓弩手一齊放箭,柴榮麾下親兵用盾遮擋,柴榮雖然沒有受傷,但麾蓋上已經中了數十箭,被射成了刺蝟。
趙匡胤當時擔任後周負責警衛的將領,看到皇帝陷於險境,軍人的血性被激發出來,他大喊一聲:&ldo;形勢危機,為主盡忠的時候到了!&rdo;這可不是像有些人說漂亮話,而是在鐵血橫飛的戰場上,說話是要立馬兌現的,而兌現的代價可能就是鮮血和生命。
趙匡胤當然也知道危險,但他還是衝破箭雨,一馬當先闖進漢陣,縱橫馳騁,所向無敵。他已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安全,他心裡想的就是不能讓自己的皇帝身陷險境。
趙匡胤是個標準的軍人,他身上軍人的忠勇起到了激勵作用,後周大將張永德也率軍破陣而入,和趙匡胤兵分左右兩翼死戰,北漢軍的陣勢出現了動搖。
一人拼命,萬夫難擋,趙匡胤捨命救主的舉動,使後周軍重新激發起鬥志,陣斬北漢勇將張元徽,扭轉了危局,以少勝多大敗漢遼聯軍。劉崇帶領一百多騎兵連飯也顧不上吃了,晝夜賓士逃歸晉陽。
在這場戰鬥裡,趙匡胤左臂中箭,血流如注,但仍鏖戰不休,直到柴榮看到他的傷勢,強令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