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預言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50年公債的發行拉開了中國發行國庫券的序幕。早期公債的發行,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支援解放戰爭,迅速統一全國,以利於安定民生,恢復和發展經濟,中央人民政府採取的重要金融措施。此後中央財政部於1954年至1958年之間又發行了“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到了1958年這個特殊的年代,國家的經濟秩序由於“大躍進”、“浮誇風”被打亂,國債被迫暫停。直到1981年國家恢復國債的發行。
1981年以後至1996年的十多年內,發行的國庫券都是實物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1萬元、10萬元、100萬元等。從1992年國家開始發行少量的憑證式國庫券,1997年開始就全部採用憑證式和證券市場網上無紙化發行。
但在國庫券恢復發行之初的80年代,很多人對國庫券和當初發行的股票一樣認識不清,這些年來發行採用攤派的形式。幾年後,人們逐漸對國庫券有了認識,國庫券採用承銷包銷方式發行。
,!
國庫券的到期兌付本息是固定的,但是很多人都是強行攤派的,體制內很多人都是用工資買了,過了一年才能到期兌付,急用錢的時候又沒有地方賣,比定存利息高點但是流動性極差,一般的小縣城要是有黑市收這玩意,一天時間能收好幾萬。
李星火在回帝都的飛機上就擬定好計劃了。其實說起來也簡單,那就是用啟動資金去買國庫券,買回來不賣到魔都,而是給中國銀行的東風同志送業績,抵押給他再貸款出來繼續買。自己低於票面的96-99買回來,抵押給東風的區分行,然後拿到96左右的貸款,在然後用貸款去各地繼續收購國庫券。迴圈往復直到買光能買到的全國各個地級市或者有自家網點的城市的國庫券。到了兌付本金利息的時候,自己就能還款給東風同志的分行。
比如98買回來的1985年三年期國庫券利率是15,到期兌付本息合計115元,他可以賺17元。
而如果和楊百萬一樣,花費104買,112賣,只賺8元。這中間有一倍的利潤差,無非是多了一道手續去銀行辦抵押貸款嘛。
老楊可以112賣了開啟下一輪104進貨,李星火也可以先找林東風林行長抵押貸款,支付年化8的利息貸款96-98出來繼續買。假如李星火來回倒騰的次數和老楊一樣多,利滾利之後收益比例起碼是他的三倍以上。因為抵押時間不可能有一年,最多兩三個月就到期了。倒騰國庫券的有利可圖的時間視窗也就半年。假設能倒騰一百次,老楊本金是10萬,那就是108的一百次方,那就是2200倍利潤。算上車馬費、餐飲費、住宿費、保鏢費、後期利潤下降等等打個對摺。那就是1000倍。他又不是鐵打的,不可能連軸轉,而且後期不可能親自跑,天跑一趟最多了。帶著堪比集裝箱的現金去收國庫券也不可能,後期規模上不去,沒那多券源。再打個骨折,那麼老楊原始資本能滾到500萬。
而李星火就不一樣了,他的本金多,起步起碼就是3億的資金,每趟利潤17-18。全國各地都有網點可以充當收券點,拿到券之後利用免費的自家送貨物流車隊就能送來帝都,可以連軸轉,現金也足夠多而且分散各個網點,安全且靈活。這麼一算,理論上能達到1000萬倍的收益率。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全國這麼多年發行的國債總共也就400多億。券源並不是無限的。而且林行長也沒那麼大許可權批幾百億的貸款。因此利潤倍數必然低於老楊的50倍。有個10-20倍就偷笑了。畢竟他有一個億的本金呢。
這幾個月來李星火折騰了那麼多事,也就搞出來了150多個巨擘門店,平均每家店也就只能給李星火提供5萬左右的日銷售額,利潤不足兩萬。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