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導韓菊,被好蜂子看上了,總是有好蜂子要落在她的鼻尖,嚇得她哇哇的叫,她那個小小的美麗的鼻子,連小蜂子也熱愛,可見愛美之心,是人蟲共有之。
此情此境,只道是十分的陌生,然漸往板壁巖中走去,又彷彿在記憶裡,有過悠遠的經歷,像是有一部舊電影在腦海裡放映,我們果真曾在此遊歷過?我們野人般的先祖,或先祖般的野人,在此留下過許多的痕跡,我把記憶移到蘇州園林,那裡不就是多了許多假石山而聞名世界麼?如是蘇州園林,是否移植了先祖的記憶?待進入板壁巖風景中心,可見石峰林立,曲徑通幽,石峽走廊,石洞和石階,盡是一個天雕神琢的家園景觀。設若是在箭竹的繁盛期,漫山綠波拂搖,石林間幽然別緻,所謂江南園林的別有洞天,恰是板壁巖的真實寫照。我不敢說江南園林一定是抄襲了板壁巖,然細觀之,江南園林與板壁巖的文化熔點是為同質,我想說的是,現代人的園林,一定是依據遠久的風景記憶符碼所複製。如是從物產與生存的關係來考證板壁巖,則不能排除板壁巖也是一個野人公園,這兒缺少果木,估計也較少有野人可獵的動物。假設野人是到板壁巖來戀愛與休閒,似乎也沒有什麼道理好駁,卻是今人至此休閒與戀愛,亦是可以體驗到人為自然之子,在天工般奇巧的風景裡,愛情指數也是上升著的。
豬肉頌
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一代文豪,被髮配到黃州當團練副使時,悉心研究美食,居然締造了“東坡肉”這樣偉大而流傳千古的作品。《豬肉頌》便是在發明“東坡肉”後所作,初始名叫《燉肉歌》,讀過“東坡肉”這部著名作品的人無法計數,豈又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可以相比較?可貴之處是“東坡肉”不是印刷出版,它是文火細燉。
“信陽小煎”是我在前人已經創造的回鍋肉基礎上,再進行技術革新的。這個靈感來源於我新近喝的兩種茶,一是太湖洞庭山之碧螺春,一是信陽毛尖,我將兩種茶交替喝。味道青烈的綠茶,我以為頂級就是信陽毛尖,吳縣碧螺春不及其烈,卻是得之青鬱,不可同比。茶湯是解膩之王,可以用之造肉吧?想到此,我去八里橋市場買回一塊五花豬肉,放鍋裡,擱兩塊姜、一塊桂皮、兩枚八角、小撮花椒、一兩信陽毛尖,文火細煮。煮得久,一鍋綠茶,青青氣息瀰漫,浸入肉絲,至肉爛極,就倒去肉湯,切小薄肉片,放鍋裡小煎,佐豆乾、茶菇、陽江姜豉,中火炒,炒至豆乾有焦感,放香芹,待香芹熟起鍋。此肉絕無膩味,瘦肉處含乾燒肉香,肥肉處迴盪著回鍋肉的悠悠綿香,豆乾與香芹,兩樣植物的種子與莖葉,味道是與肉香同在,細吃,耐嚼得很,又喝了些二鍋頭。
一塊五花肉,可以做許多碟菜的。二次,我就切了小薄肉片,純煎,只放了一點香芹,感覺是比上餐做得要好,遂給其取名為“信陽小煎”,主要是因為選用了信陽毛尖煮豬肉。今後想再用安溪鐵觀音、京華茉莉花茶及咸寧桂花各試一遍,我想說這個世界本無膩,只要是吃得香,就是活得正確。
txt小說上傳分享
總有那一片蛙聲
在南國的時候,我的窗前有那麼一塊低窪的草地,春天的日子來臨,它便會生長許多的小草,甚至開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裡抖著金翅嗡嗡地飛。許多小孩子們,很喜歡在那塊草地上採花或者玩一些他們認為好玩的遊戲。這樣的日子總是很溫馨的,因為陽光、花草和小孩子們,足以把春天裝點得美麗而又親切,讓人忍不住掩卷,心馳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時節,就會有一場場的雨水降臨,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樹洗得很綠,那種很清涼的綠,並且注滿整個的草地。於是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