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頁 (第1/2頁)
朱大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質的結果,便是孫猛的確中了別人的反間計,只不過那用計之人手段高明,竟知道聖人的小印規制。自己覺得孫猛這個當上的不虧,可是孫猛卻覺得自己有把柄在自己手裡,務要除自己以免得中計之事被朝庭知曉。所以才會有了孫猛上折參奏自己之事。
賈代化因此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孫猛是個氣量狹小之人,不宜再為涼州守將,不然自己不能安心與其做友軍,也不敢保證下次北戎犯邊之時,孫猛還會不會再中別人的反間之計。
而接替孫猛的人,賈代化也替皇帝想好了,那就是孟白。用賈代化的話說,孟白做戰勇敢,第一次與阮垓之戰所立之功,足堪他任一州守將。
收到摺子的皇帝快吐血了。賈代化的摺子一如既往的由兵部代呈,那張證據都不知經了多少人的手,皇帝的臉都快被人打腫了,還不得不承認那份密令的確是反間計的產品。
天底下最憋屈的事兒莫過於,別人指著你的鼻子罵你,你還得說別人罵的好罵的對。不然怎樣?難道皇帝向著臣下承認,那密令就是他下給孫猛的?
就連賈代化替孟白請升任涼州守將,皇帝都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用腳趾頭想都能知道,賈代化一定不只去了涼州一座軍營對質,現在就算毀了孫猛那封密令也沒用,還有兩封密令一定在賈代化的手裡。
只要賈代化丟擲一張來,皇帝可以想像自己的下場——史書上計殺功臣的皇帝,有幾個不是遺臭萬年的。
接到入京別有任用命令的孫猛,面對送孟白就職的賈代化,臉上的表情十分精彩:「寧遠伯計高一籌,末將佩服。」
「雕蟲小計何足掛齒。」賈代化臉色平平:「一路山高水長,孫將軍一路平安。」至此涼州盡入賈代化之手。
孫猛不是賈代化,涼州軍一萬兵額,便缺了六百餘人。莊子裡訓得差不多的孤兒,正可補齊,連朝庭都不必驚動。而那二十名來涼州軍做教官的將官,也留下來幫襯孟白,自把孫猛的心腹收到西北軍中,以便教他們做人。
平州、寧州軍聞得孫猛下場,心中不免自危,少不得希望借自己營中那二十名教官,與賈代化進一步修好。為了讓教官們給自己美言,對教官在軍中行事大開方便之門,讓西北軍將官在兩營行事越發順手起來。
漸漸的,教官們說的話,比兵士上官說的還管用,有時兵士還要用教官的理論來駁斥一下自己的上官。有暴脾氣的上官要責罰兵士,教官們便出面拿西北軍遇到這樣的事情,賈代化如何處理來佐證,兵士也是可以有自己的見解的。
將官不服氣,自要與教官一起到主將那裡求個說法,主將為了緩和與賈代化的關係,又會向著教官說話,幾次下來,有教官出面的事情,本部的將官倒退了一射之地。許多事情,本部的將官都要先問過教官後,才去向自己的主將匯報,然後每次給出的意見,會得到主將的讚揚。
人艱不拆。
不過兩年的時間,西北已經大治——當年回京便請求致仕的權閣老,在致仕摺子上替自己家族子弟求了恩典,皇帝賞了兩個官兒給權家。一番運作下來,那兩個權家子弟分別成了寧州與涼州的知府。
平州的知府,則是剛一上任便傳遞訊息進西北行營向賈代化認主,人家是寧國公時就培養出來的一個死士,陰差陽錯之下做了文官。喬南事發後朝庭選派平州知府,他走動了一下,便任了這個人人都不願意就任的苦缺。
平州知府認了主不肖說,權家兩位子弟雖然沒有認主,可是到任之初,都到西北行營拜會過賈代化,言語裡不無投誠之意。兩年來,他們不遺餘力的幫著賈代化教化治下百姓,推廣三種新作物種植。
那三樣作物也很爭氣,哪怕是在西北這樣的地方,產量也無法與賈代化記憶中的產量相比,相較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