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閣老放心,我身後的百姓,與我流淌的都是相同的華夏血脈。代化做不出賣國投敵之事。」老子是要造反的人。
不賣國投敵,僅此而已。
權閣老深深看了賈代化一眼:「公道自在人心。」
這個老狐狸。賈代化心內一哂,面上倒還繃得住:「代化只求無愧我心。」
如此機鋒,打過也就打過了。第二日權閣老看過西北軍上午的操練,下行的挖壕溝,還與幫忙的老百姓說了幾句話,便要回平州城去。
離開之前,向賈代化提出了將喬南私藏的銀子,送到西北行營彌補糧草之事。賈代化卻沒完全接受:「此銀不出意外的話,便是喬南搜刮的民脂民膏,閣老只拿一半補充西北軍糧草便可,剩下的一半,還是分與平州百姓吧。」
說完賈代化也不留權閣老,只說自己與平州城犯沖,不敢帶累了他,派陳明去送他往平州城——權閣老已經向賈代化傳達了糧草日後一季一運,賈代化可謂無後顧之憂,由陳明這個明面上皇帝的心腹送權閣老,方便他老人家瞭解西北軍的情況。
如此善解人意的賈代化,卻讓權閣老這個三朝老臣心內越加發寒,只希望自己產生的是錯覺。陳明另有心事,一路對權閣老只是敷衍,賈代化曾對他說過的教化百姓等事,一件也不對權閣老提起,只對喬南之死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陳明的心態,權閣老自認很理解,畢竟他與喬南的情況差不多,都是聽令於皇帝的人,見了喬南誅九族的下場,兔死狐悲在所難免。
由是權閣老不光沒套出陳明的話,反而還得安撫他一番,一路上心累不已。到了平州城,百姓們又在圍著府衙,讓權閣老一陣陣心頭火起:西北軍安撫的不算成功,平州的百姓對喬家的處理也不滿意,自己歸京只怕遙遙無期。
心裡對皇帝、對首輔,不是不怨的。
好在有了賈代化讓銀之事,平州百姓總算安撫下來,也讓賈代化的名聲越發響亮,已經不是權閣老能夠計較的事了。
展眼便是一月過去,就算是西北地面,也已經有了春風之度,還沒能回京的權閣老,才明白喬南為何冒著抄家滅族的風險,也要把西北軍糧據為己有:平州城快斷糧了。
「往年此時,府城是如何渡飢的?」權閣老問暫代府事的府丞。
那府丞只是苦笑:「不敢欺瞞閣老,往年喬南運送軍糧之時,都會截留一二,開春時發賣給府城的百姓。雖然價高,百姓有糧可買,倒比今年安份。」
第156章
聽到府丞說平州往年是怎麼度荒的, 權閣老覺得自己該笑還是哭, 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他只能盼著自己前段日子的奏摺, 已經送到皇帝手中,而皇帝明白輕重緩急儘快批覆。哪怕不批覆,能讓江南儘快調糧過來,解一解燃眉之急也是好的。
不想不光沒接到調糧的訊息, 卻從省府傳下了加稅以固西北防線的旨意, 上頭明明白白寫著, 江南等內地,十增其一。西北地方出產少, 照江南減半。此稅從去歲徵起,各地需儘快補足。
府丞接到這樣的上命, 當著權閣老便要辭官:「閣老明鑑,下官實在愚鈍, 只能聽命做些小事。還請閣老儘快奏明朝庭, 以接平州重任。」
平州本就在西北地界,你想加固西北防線,是不是得保證百姓民心的穩定?現在加稅, 除了讓民心不安外,便是讓地方官員挨罵,這官還是誰愛做誰做去吧。
陳明也留在了平州城中。他不參與平州城的事務, 甚至不往平州軍去。還是許進聽說他到了平州,命人三請四叫的把他拉到了平州營中。
「老兄,實不相瞞, 上次對北戎一戰,兄弟是真的服氣西北軍。」許進一臉真誠的向陳明道:「我只想知道,西北軍現在練兵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