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知諸位身份,有什麼問題,請問。”見這個年輕人未直接問問題,而是問起他的事來,這分明是要向他人證明與自己不相識,兩人沒事先串供,索性把話挑明瞭說,若是有人質疑最好,那就可以直接抬腿走人。
“我來問。”先前那個攔路的年輕人剛想繼續發話,被他身後的人打斷了。
說話的是同樣是一個年輕人,不過相貌俊秀,身材挺拔,陳凡從“我來問”三個字中,聽到了股不容置疑的味道,而先前攔路的年輕人,見了發話的人後,立馬退到了一邊。
“請說。”
“你在路上行走,撿到十兩紋銀,四周無人,你會留下等候失主,還是將紋銀拿走?”
這問題聽起來簡單,實際是一個考驗人性的問題,陳凡可不會說把錢拿走,這可對他以後的名聲不好,當然也不能直接說等候失主,那是自己沒事找事幹?如果失主一直不來,難道還要一直等下去?
陳凡當即說道:“這個問題,自然是要看情形的,如果有急事,自是任銀兩躺在地上,直接走人;如果閒來無事,身上有錢,自是等候下失主;如果缺錢,家中有父母需要奉養,自然撿回去奉養父母。”說完,拱了拱手,準備走人。
“等下。”剛發話的人阻止了準備離去的陳凡,看著他說道:“你說的第一種情況不成立,撿錢乃順手而為之事,並不耽誤多少時間,何須直接走人?”
“馬上就要考試,你匆匆趕去,突然你發現在路邊有一文錢,此時你如何選?”
“這一文錢如何與十兩紋銀相提並論?”旁邊有人發話說道。
“我並沒有將一文錢與十兩紋銀相提並論呀,一文錢只能買兩斤米,而十兩紋銀能買兩萬斤米,這怎麼能相提並論?”陳凡淡淡向旁邊插話的人說道。
“那你怎麼把路邊丟失的十兩紋銀改成了一文錢?”
“那你是否認為把一文錢改成十兩紋銀,所得到的回答結果會不一樣?”陳凡反問道。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一文錢是錢,十兩紋銀也是錢,但若是因為金額不一致,得到的行動結果就不一樣,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心性還是經不起誘惑,如果一樣,那自然不用換。
果然,陳凡的這個問題,讓插話的人閉上了嘴。那個發話的人,估計想了想,還是決定選擇直接走人比較好,於是說道:“你這第一種情況就算成立,那第二、第三種,為什麼要設立條件?”
“其實第一種,已經說明了,若是有事直接走人;若無事,這十兩紋銀,對普通人家來說,那就是一筆巨資,說不定是救命錢,那自然要等失主來認領;可如果自己都缺錢,需要這錢救命,那就是上天贈與,與之有緣,自是要拿回去應急,日後有錢,多做善事,想方設法尋找失主,再予以歸還不遲。”
“你認為你的本性是善的,還是惡的?”估計陳凡的回答,並沒有讓發問者得到他想引申的答案,直接換了個問題。
“不是你的本性,是人的本性,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曰‘人性本惡’,你贊成哪種觀點?”在陳凡回答前,旁邊有人插話道。
插話的人,與先發話的人年紀差不多大,五官輪廓分明,兩道濃眉,看上去英氣逼人,他的發話,並未引起他人的反駁,包括髮話人,看來這就是他們討論的重點了,在中國歷史上爭論了千年的議題。
這個問題,陳凡不想回答,也不好回答,孟子和荀子都是聖人,儒家的代表人物,陳凡哪方都不想得罪,他又不是儒家的人,何必捲進這個爭論中,當下說道:“這你們可問錯人了,世上有那麼多人,有誰統計的出呢?若是以一人論,那如何能證明這一人能代表千千萬萬的人,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一個人生了雙胞胎,還有好有壞,何故?可見,孟子也好,荀子也罷,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