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歐陽靖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足球運動最經典的過人動作主要有牛尾巴過人、馬賽迴旋、鐘擺過人、踩單車、克魯伊夫轉身、油炸丸子、人球分過以及挑球過人。
牛尾巴過人是透過一次觸球兩次變相來迷惑防守球員,球員自己的單腳在瞬間快速分別用外腳背和內腳背觸球,以達到突破目的的技術。
馬賽迴旋是指正向帶球過程中以一個180度的旋轉順勢擺脫防守著,再傳球或者射門,或者繼續推進的技術。
鐘擺式過人時上半身晃動幅度極大,隨時可以交替左右突破過人。因該技術對人體下肢及腰腹力量、技巧和平衡性等都有很高要求,而且很容易造成膝蓋超負荷而受傷,所以受眾較少,當然這對於李兆來說還是不成問題的。
踩單車是指雙腳不斷在球的四周快速繞圈做假動作,迷惑對方尋求最好時機突破。
克魯伊夫轉身,假裝向一方帶球,突然背後扣球從另一邊突破,因由克魯伊夫最先使用而出名。
油炸丸子是利用雙腳連續快速的撥球,欺騙防守球員的重心,從而擺脫對手。
人球分過是利用對方要轉身時機,利用速度和頻率,從反方向繞過對方球員。
挑球過人最經典的使用方式是彩虹過人,用腳後跟將球挑起帶過並頭頂。
蹴鞠,我國古代一項古老的運動專案,後來發展成今天的足球運動。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我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
蹴鞠比賽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直接對抗有球門的蹴鞠比賽又可分為雙球門的直接競賽和單球門的間接比賽。雙球門的直接競賽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蹴鞠的主要方式,且被用於軍事練兵。進行直接對抗比賽時,設鞠城即球場,周圍有短牆。比賽雙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門;場上隊員各12名,雙方進行身體直接接觸的對抗,就像打仗一樣,踢鞠入對方球門多者勝。
間接對抗在專門的競賽場地--鞠城,球門兩廂對應,兩邊隊員相對進攻,進球為勝由雙球門競賽演變而來的單球門間接比賽是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時期蹴鞠的主要方式,主要用於為朝廷宴樂和外交禮儀競賽表演。進行間接對抗比賽時中間隔著球門,球門中間有兩尺多的“風流眼”,雙方各在一側,在球不落地的情況下,能使之穿過風流眼多者勝。
白打無球門的散踢方式稱作白打,歷時最久,開展得最為廣泛,有一人到十人場戶等多種形式。白打則主要是比賽花樣和技巧,亦稱比賽“解數”,每一套解數都有多種踢球動作,如拐、躡、搭、蹬、捻等,古人還給一些動作取了名字,如鴛鴦拐、轉乾坤、燕歸巢、斜插花、風擺荷、佛頂珠、旱地拾魚、金佛推磨、雙肩背月、柺子流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