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因,但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日本武士的善戰,能堅持到颱風的到來。
先說第一次蒙日之戰,由於這場戰爭發生在日本文永年間,因此也被稱為文永之役。日本在元朝及其之前的幾百年間裡,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產地和出口國,因此也被稱為金銀島。
忽必烈為了得到日本的財富,以及滿足他威加四海的雄心,命令日本稱臣納貢。在收到日本的斷然拒絕後,忽必烈還是著手征討日本。
第九十九章 蒙日之戰
此時的忽必烈還沒有滅亡南宋,因此只佔據了中國北方,當時元帝國正在集結重兵準備南征,因此用以進攻日本的軍隊並不是很多,只有兩萬五千人左右,漢人也不是軍隊的主力。所以說這一次元朝徵日失敗,不排除有南宋給日本抗血的原因。
公元一千二百七十四年,元朝派去進攻日本的軍隊由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的兩萬五千人中,蒙古人和高麗人大約各佔一半,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女真人和漢人。軍隊的統帥是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是高麗人洪茶丘和漢人劉復亨。
元軍航行之博多灣,首先攻佔並蹂躪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路在九州登陸,準備攻佔日本腹地,這三路中一路為主力,兩路為策應。主力部隊的登陸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
面對第一次“蒙古來襲”,日本鎌倉幕府調集了部分正規軍迎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
慘烈的戰鬥進行了二十多天,一開始的時候,日本人不適應元軍的戰術,吃虧較大,蒙受了巨大的傷亡。當時的日本武士還是以近身單挑為主要作戰方式,在元朝的回回炮和弓箭手面前著實被教育了一把。不過他們仍然憑藉著自身的武藝和死戰不退的精神,成功的組織了元軍的推進。
在戰鬥相持了幾天後,日本人漸漸地適應了元軍的作戰方式,於是開始反攻。主要由日本武士組成的日本重騎兵部隊尤為英勇,他們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著箭雨列陣衝擊敵軍,與敵軍展開貼身肉搏,使蒙古人的弓箭優勢失效。元軍副統帥劉復亨在激戰中陣亡。
元軍在折損大半後退回海灘依託回回炮防守,至此元軍傷亡慘重,進展無望,他們的敗局已經不可避免,由於箭和給養都即將用盡,元軍無力繼續守住陣地,他們只得上船撤退。
在返回朝鮮的路上,元軍的艦隊遭到了風暴的襲擊,遭受了一些損失,不過大部分人員船隻還是安全返回。
也就是說,蒙古第一次徵日時,是失敗之後才遇到颱風的,颱風對日本只是起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這一次東征,使蒙古人在東亞第一次遇到了裝備訓練和勇氣都不亞於自己的對手。高麗人在戰鬥中主要負責近戰,因此他們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衝擊而損失慘重。
故而高麗人對日本武士的戰鬥力,尤其是日本的武士刀印象十分深刻,據他們記載,普通元軍的刀劍與日本的武士刀一碰即斷,手裡的刀都被砍斷了,只剩下了刀把,還怎麼跟人家打,空手奪白刃這樣的情節只發生在武俠小說裡,要知道對方也是訓練有素的殺手,你能保證自己的身體不被他慣用的刀劍捱到?
這場戰鬥也可以充分說明,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裡以崇尚勇猛著稱的蒙古士兵也是十分雞賊的,他們大多使用弓箭,躲在陣型的後面,將近身肉搏的工作都交給高麗士兵來幹,因此他們的傷亡並不是太大。
事後,蒙古人評價日本軍隊,對他們的弓箭倒不是特別推崇,認為他們的弓箭雖然有一定的威力,但是射程較近,但是和高麗人一樣,對日本人的戰刀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武士刀,日本的武士刀起源於唐朝的橫刀,隋唐時期,日本還沒有自己的鍛刀技術,完全是透過模仿和學習中國製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