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2頁)
李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來不及查閱照片之外的其他更為重要的檔案,但我還是借出1919年5、6兩月的卷宗,我特別想知道,當五四運動發生時,出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顧問的莫里森,到底在巴黎如何活動,他的檔案中會留下哪些有意思的材料。
這兩個月的卷宗不包括日記,只有一些剪報和來往信件。奇怪的是,這些剪報和信件中,並無直接反映北京發生的事件的內容。失望之餘,我隨手抄錄下來的幾個細節,仍可作為時代大場面中的幾片花絮。
5月1日這天,莫里森接到中國代表團的chengtg wang的明信片,上面說取消原定於5月4日舉行的晚宴,時間另行安排,希望予以諒解。&ldo;chengtg wang &rdo;即王正廷,他和陸徵祥、顧維鈞、施肇基、魏宸組等是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成員。信中沒說為何取消5月4日的晚宴,隨後幾天的史料中,也無另行舉行宴會的記載,是否與北京5月4日發生了學生遊行有關,待查。
5月4日這天,莫里森收到華英普興銀公司總裁的來信。該公司希望約定時間與莫里森見面,商談他們即將進行的對北京的訪問,以及該公司新的對華投資計劃。
6月7日, 英國的brighton standard 報刊登一幅莫里森生病期間的照片,圖片說明寫道:擔任在巴黎的中國代表團顧問的莫里森博士,因身患重病,回到倫敦成功地進行了手術云云。
這一個月,在中國正是風雲起伏的歷史時刻,但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個顧問,莫里森的這份卷宗裡卻留下許多空白。他的日記是否也如此?如果能夠整理出來,一定會提供更為充實的史料。
時間匆匆,能夠翻閱的資料十分有限,但也足以讓人感到滿足。眼前又多了一扇望歷史的視窗。如有機會,我想自己一定還會再去那裡細細翻閱。到那天,也許沈嘉蔚君已經完成了莫里森肖像的創作。那麼,在中國二十世紀的歷史天幕映襯下,莫里森該會以什麼樣的姿勢站立著呢?
附記:在本書即將付印時,正逢嘉蔚兄回國省親。他完成了莫里森的畫像,試圖以一種新的方式解讀歷史。‐‐2003年8月
1925年第10節 戴維斯走在南京路
中國的二十世紀,可以說是一個革命的世紀。令世人注目的是,一次又一次革命,常常在城市街頭率先露出它的容顏。要麼轟轟烈烈,此起彼伏;要麼突兀而來,卻又戛然而止,杳無蹤影。不管怎樣,那些主要生活在中國城市的外國人,便一次又一次自覺或不自覺地成了街頭革命的目擊者甚至參與者。
且把目光先放在一個美國青年身上。
他走在南京路上。這是1925年的5月30日。五卅運動爆發的那天。
他只有十七歲,卻熟悉上海,熟悉中國,因為他原本就出生在中國四川一個美國傳教士家庭。像那些十六、十七世紀就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們的先行者一樣,他的父母一直履行著感化中國人信奉基督的使命,即便已進入二十世紀,熱情和執著仍一如既往。可是,歷史卻在迅疾變化。這樣,當他們的這位叫做約翰&iddot;佩頓&iddot;戴維斯的兒子好奇地走在南京路上的時候,目睹的便是與傳教佈道截然相反的場面。
戴維斯1908年出生,他在中國讀完小學和中學,然後回美國接受大學教育。1925年時他在上海美童公學讀書。他在中國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都將潛在地影響著未來他對中國的關注,決定著他後來在國民黨和共產黨這架天平兩端的傾斜。這些影響,在後來他擔任美國駐華使館官員和史迪威將軍的政治顧問時漸次表現出來。
住在上海的戴維斯,不知有多少次走過上海這條著名的馬路,但此刻,記憶中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