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弈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言一出,滿堂譁然。
北疆戰亂,每一個吃著朝廷俸祿的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縱使敵人驍勇,仍應有武將請纓,誓死一搏。
這人應是萬夫難擋的武將,應是足智多謀的謀士,甚至可以是隨便一個受器重的門客,匹夫皆有責。
但唯獨不應該是江嶼。
別說江嶼自小不被器重,算是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子,平日裡不問朝政不管軍事,連例行的上朝都是那宮宴之後才開始的。
最要緊的是,江嶼這小身板能行嗎?
別說帶領軍士抗擊北寇了,就連拿劍估計都是個問題。
若是半路顛簸勞累水土不服,怕是個有史以來第一個出征未捷,掛在半路的人。
眾人當然沒把江嶼的話放在心上,但這番舉動卻逼出了幾個本沒想出徵的武將,愣是吹鬍子瞪眼地擋在了江嶼面前。
「吾輩豈非沒有武將,要讓一位病弱皇子出戰?末將請戰!」
不時有聲音從四方傳來,有對江嶼此舉的不解,更多的卻還是藏不住的質疑與不屑。
那一群請纓的武將,也並非完全受江嶼的激將法所擾。他們敢站出來,還是因為確信這大將軍根本輪不到他們來當。
皇上明擺著想讓蕭向翎去。
只要是蕭向翎一日未死,這鎮北將軍的名號,還真沒人能搶走。
蕭向翎終於在眾人充滿希冀的目光中,不負眾望地開了口。
「既如此,不如將這立功的機會交給主動請纓的將軍。臣之前在北疆冰天雪地中徵戰,難免落下些許舊疾,前些日子復發,著實不便出征。」
說完,那戴著面具的臉還向著四周環視一圈,倒真有幾分讓出機會的超然意味來。
所有剛剛氣勢昂揚,說要掀翻北寇老巢的將領們,瞬間蔫了。
而夏之行卻是在下面暗暗拍了一下拳頭,又急又氣。
別人看不出,他從小盯著江嶼長大,又怎會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這是早跟蕭向翎安排好了,一唱一和,就等著一群傻子往坑裡跳呢!
江嶼卻又開了口,將這「機會」攬回了自己這邊。
「兒臣以為,北疆多年難定,表面的願意固是北寇強悍,我軍不適應北方酷寒,但根本的原因,卻是民心不安:我們的百姓不相信我們的鎮邊大軍能與北寇抗衡,也不信形勢緊迫之時,我們真能分出軍力來為他們解困。」
「但若皇子率軍出征,便可穩軍心,安民意。」
這話乃是多少人敢想不敢說之言,如今被江嶼明晃晃地擺在大殿中,眾人竟是有幾分惶然。
連蕭向翎也抬眼向那白色背影望去,眸色深暗,古井無波。
這下眾人都看出江嶼是動了真格,神情肅穆不似玩鬧,竟也認真思索起此舉的可能性來。
僵持不下之時,卻有另一身影從旁邁入大殿中,步伐不疾不徐,舉手投足間又泛著些儒雅之意。
竟是太子殿下。
太子的目光在江嶼身上滑過,而後者也感應到了一般抬眼與他對視。只是擦肩一瞬,外人壓根注意不到,但江嶼卻立刻從那目光中讀懂了太子的意思。
有一絲勸阻,似是有些悲哀,更多的卻仍是和善。
一如既往地溫和笑著。
江嶼的心卻不自覺一-顫。
「父皇,還是兒臣去吧。」
他連請纓的語氣都與他人不同,不是慷慨陳詞,不是馬革裹屍的輝煌,而只是一句「還是我去吧」。
但他可是儲君。
皇上身體狀況不穩之時,儲君怎能遠行徵戰,此乃大忌。
太子像是早就想到眾人會反對一般,立刻繼續說道。
「七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