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澤東都對其大加指責,甚至用椅子打了一個同學。毛不願接受批評,正像他後來在回顧這段學習生活時所承認的那樣。&rdo;並且,&ldo;關於小說的爭論他甚至找到校長那兒,當這位博學的校長也不同意他的觀點、即不認為《三國演義》是三國時期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時,他給湘鄉縣令寫了一封請願書,要求撤換校長,並強迫進退兩難的同學簽名。&rdo;(2)當然,毛澤東自己也曾親口對斯諾說過自己少年時期對中國古代小說的迷戀,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對此的記述也廣被引用。毛澤東在對斯諾說自己當年喜讀中國古代小說的同時,還說了這樣一番也常被引用的話:&ldo;我繼續讀中國舊小說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這些小說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裡面沒有種地的農民。人物都是勇士、官員或者文人學士,沒有農民當主角。對於這件事,我納悶了兩年,後來我就分析小說的內容。我發覺它們全部都頌揚武人,頌揚人民的統治者,而這些人是不必種地的,因為他們擁有並控制土地,並且顯然是迫使農民替他們耕作的。&rdo;這是斯諾根據毛澤東談話的大意所做的文字表述,在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毛澤東自傳》中,具體用語和句式又有所不同。事實上,毛澤東成為革命領袖後,並不只對斯諾一個人說過少年時讀舊小說過程中的這種困惑和&ldo;醒悟&rdo;。據他的衛士長回憶,1947年6月中旬的一天,中共中央縱隊轉戰陝北途中在田次灣宿營。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等人坐在火堆前烤火,毛澤東似乎在思考著什麼。周恩來小聲問道:&ldo;主席又在想什麼?&rdo;毛澤東抬起了頭,談起了他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時心裡的一個疑問,&ldo;小時候我喜歡看《三國演義》,讀起來就放不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怎麼書裡的人物都是武將、文官、書生,從來沒有一個農民做主人公?我納悶了兩年,種田的為什麼就沒有誰去讚頌呢?後來我想通了,寫書的人都不是種田的人。&rdo;(3)毛澤東在險象環生的轉戰途中還在想著小時讀小說過程中的這種發現,可見這種發現對他思想和情感和刺激之強烈。事實上,少年時讀小說過程中的這種發現,後來深刻地影響了毛澤東的文化觀念和他文化改造和文化建設的方略,當然,也深刻地影響了無數知識分子的命運。早在寫於1927年3月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說到&ldo;農會&rdo;的&ldo;文化運動&rdo;時,毛澤東就寫道:&ldo;中國歷來只是地主有文化,農民沒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農民造成的,因為造成地主文化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從農民身上掠取的血汗。中國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這個裡面,最大多數是農民。農村裡地主勢力一倒,農民的文化運動便開始了。&rdo;這裡關於&ldo;文化&rdo;的看法,不能不說與他小時候讀小說過程中的困惑和&ldo;醒悟&rdo;一脈相承。做於1942年5月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體現毛澤東文藝和文化觀唸的經典文字之一,從中,也能看出小時讀小說過程中的困惑和&ldo;醒悟&rdo;對他的影響。例如,在這次&ldo;講話&rdo;中,毛澤東曾這樣現身說法:&ldo;在這裡,我可以說一說我自己感情變化的經驗。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象樣子。那時,我覺得世界上乾淨的人只有知識分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髒的。知識分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乾淨的;工人農民的衣服,我就不願意穿,以為是髒的。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有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