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像是蝴蝶效應的反向解讀。所謂蝴蝶效應,即一直亞馬孫雨林裡的蝴蝶扇動翅膀,對周圍的空氣造成輕微擾動,而這微弱氣流的影響一層一層擴散放大,可以造成幾周後美國的一場龍捲風。但是,每時每刻世界上有難以計數的蝴蝶在扇動翅膀,更多時候它們的翅膀氣流就如水中的漣漪,很快湮滅平復,怎樣設計出一套程式,來找出能造成深遠影響的&ldo;關鍵蝴蝶&rdo;呢?而愛略特的野心,或者說一個天才人物的直覺,讓他覺得必有一條路,不僅能找出&ldo;關鍵蝴蝶&rdo;,更能為了在紐約下一場雨刮一陣風,創造&ldo;關鍵蝴蝶&rdo;。
王美芬說起當年愛略特想製造可控的蝴蝶效應,我卻聽著不對味,問:&ldo;等等,不對吧,蝴蝶效應,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才提出來的啊。&rdo;
&ldo;是1963年,由美國氣象學家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裡最先提到的。&rdo;她肯定了我的說法,卻說,&ldo;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蝴蝶效應就是羅倫茲發明的。&rdo;
聽明白了她的言外之意,我難掩驚愕,問:&ldo;難道羅倫茲也是你們的人,拿著愛略特在幾十年前創造的理論的邊角料,博得巨大聲名,就像朗克凡那樣?&rdo;
王美芬卻沒有正面回答我:&ldo;其實同樣的道理,幾百年之前就有人知道。像一首西方民謠裡說的,丟失一枚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rdo;
&ldo;如果是那個帝國的敵國,為了勝利,偷了最初的那枚釘子,呵,這就是愛略特想做到的事情吧。&rdo;
&ldo;是的。他從巴西雨林獲得啟示,帶了殭屍菌和木蟻回國,埋頭研究。隨著研究的步步深入,愛略特終於意識到,儘管對自己的才能有充分信心,但他卻為自己選擇了一條過於艱難的道路。直覺告訴他,順著走下去會獲得成功,可是其間要解決的問題,是預先估計的十倍百倍,就像藏在水下的冰山主體,如果你能看見它,就知道水面上的巍峨浮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丘。&rdo;
王美芬說到現在,我早已經才想到,所謂願望滿足器,就是愛略特的研究發展到今天的結果。從愛略特最初在殭屍菌面前的靈光乍現,到今天的願望滿足器,中間自需跨越千山萬水,但經王美芬的解說,我才意識到,這一路涉及的學科,比想像的更繁雜。
光是生物學方面,對當年的艾略他來說,就已經有一大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殭屍菌孢子入侵木蟻來說,其間究竟是怎樣的機制,細菌還是病毒還是其他什麼,透過怎樣一層層的化學反應,步步擊潰木蟻本身系統的抵抗,最終全盤接管木蟻,這放到今天的生物學領域,也一樣是個需要時間攻克的難題。當今任何一個生物團隊,都會覺得是塊難啃的骨頭,因為其中很可能會涉及到基因層面,人類在這方面起步不久。
而今天的生物學,和愛略特時代,隔了一百二十年,其間無數的重大生物學醫學成果,再怎樣妖異的天才頭腦都彌補不了,只要他還是人,不是神,就絕做不到!退一萬步說,如果真有所謂的穿越,愛略特其實有一顆二十一世紀的生物學博士後的靈魂,他也一樣做不到,因為除了理論之外,研究工具是編不出來的,隨便舉一個例子,1891年能造出每秒執行幾百億次的電腦嗎?把圖紙攤出來都沒法造,這事關人類文明在當時的工業水準。別說1891年,就算愛略特去世的1961年,都不可能。而研究清楚殭屍菌,需要的實驗儀器多了,可不僅僅是電腦。
要完成愛略特的最終設想,生物學只是提供借鑑幫助的工具之一,而對殭屍菌的研究,充其量是這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