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寧城,邊境小城,非交通要道,亦無險可守。起初是附近一些邊民自發組織的集市,後來大商在此建城。
“真有派頭!嘖嘖!”
“人家姓蕭,所以就是囂張了,怎麼?不服?”老兵卒望著一行人的背影搖頭感嘆。
剛才這群人一路急塵,氣勢洶洶,為首的青年一臉冷漠,身旁的的副官用馬鞭指著城頭,“朝廷委派監察司蕭將軍前來調查蕭啟之女蕭月嵐出走之事,速開中門!”
儘管有飛鴿傳信在前,城中守備也早早留人在城頭盯著,此時仍然是屁滾尿流的趕緊滾下來,大開中門迎朝中權貴。
中門開啟,一行人疾馳而入。不遠處觀望的兵丁對話聲音雖小,傳不到這一行人的耳中,但騎在馬上的青年卻在馬上側頭看了一眼,讀出了唇語,這是隻有他自己知道的本領,彷彿天生就會。馬上戎裝青年沒有計較,只是迴轉頭自嘲的笑了笑,想起自己那經常跪著的母親,不止一次的抱著他哭,告誡他,“記住,你雖然也姓蕭,但你沒有囂張的資本。”
沿著城中路,鮮衣怒馬,監察司一行人直達目的地。
“大將軍請看,這就是了。”一身官服,略微發胖的中年城守官小心翼翼的在一旁引路。
“南寧王府!”蕭尋站在王府門口,看著簡陋的大門發了一會兒呆。自己和這蕭啟還真有點相似,同樣是不得志的皇族旁系。
當年據說蕭啟立了大功,具體什麼功勞無人再提起,皇上在軍營一時激動金口一開,當眾給了個封王承諾。後來蕭啟最後關頭殉國,也無子繼後,在他部下要求下,封了這麼一個偏遠的邊疆地。不過朝廷明顯就是敷衍寡恩,以至於戶部派人來選址立府的時候,在聖旨中連封號沒找到,於是直接在蕭啟手下的求封奏摺中取了“北歸”二字。當年這求封奏摺好像就是秦懷代寫的,奏摺中歷數當年功績,就差沒說皇上口頭承諾了。“盼北歸”也是盼著回商大都的意思,結果卻極具諷刺意味,封是封了,不過封地直接扔到了西南邊陲小鎮,那意思是要多遠滾多遠。這些都是在來的路上,蕭尋現補的蕭啟家史,以蕭尋現在獲得的身份,這種落魄陳年往事加上不入流的邊疆王爺橋段,平常根本不會引起他的關注。
門口無人看守,蕭尋大踏步前行,一旁的中年城守官立刻跟上,身後計程車兵緊隨其後。
剛走進院子,蕭尋就飛快的掃視了一圈。
這恐怕是整個大商最寒酸的偏王府了。沒有假山、魚塘、花園任何一種標配裝飾。進門正面就是一座兩層樓高的閣樓,說實在的,和精美豪華一點也不掛鉤,看著也就和大商都城裡的普通富戶差不多,光鮮度和好點的酒樓比甚至都差點。其餘只有幾處高低不同的平房,也就修得整整齊齊,看起來乾乾淨淨的,估計是下人住的或者是廚房、柴房一類的。房屋之間沒有走廊相連,意味著下雨從這屋到那屋要麼捂著頭快點跑,要麼打傘。
這哪裡是什麼王府,跟郊區的小地主差不多。也難怪,這蕭啟死了才封的王,這兒住都沒住過。那孤兒寡母的都是擺設,沒幾年那女人也死了,就剩一個小女孩,怕是連朝廷給郡主的年俸都被勢利官員層層剋扣。蕭尋心中冷笑,人人都說當今皇上刻薄寡恩,看來真是不假。這蕭啟只是想搏一個好功名,與你皇權毫無威脅,你們虧欠就算了,現在連人幼女都不放過,真是冷血致極。
人吶,還是不能死早了,否則任你功勞再大,也……
算了,不想了,起碼自己還活著,這傢伙卻是英年早逝,連唯一的骨血都保護不了。
蕭尋打量了一下四周,走進那兩層樓高的閣樓,“噔噔噔”的,大軍靴踩著樓梯,直接上二樓。
就那麼幾個房間,蕭尋從走廊緩步走過,在幾個臥室門口只略微朝裡面看了一眼,經過書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