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斯特恩考慮了一會兒,然後笑著回答:“你們有十二億人口,整整十二億!有那麼多人,你們應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籃球市場,比美國還要大。”
非常有運氣的是,CCTV最早透過錄影帶延後播放的三屆NBA總決賽——從1991年至1993年——正好是邁克爾·喬丹在芝加哥公牛奪得他第一次三連冠的時候。對許多中國球迷來說,這就是一見鍾情。喬丹的個人才華,和他對率領球隊獲勝的激情完美地結合了起來,這恰好讓中國籃球領悟到了一直在為之奮鬥的那種平衡。他的中文名字“喬丹”,不僅是簡單的中文音譯,還是有寓意的漢字組合——喬,代表“天賦的才智”;丹,意思是“承擔起責任”——那樣就與中國文化形成了共鳴。
1992年的時候,曾經有一個不怎麼科學的投票選舉,在中國學生心中,整個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個人,一個就是來自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喬丹先生。大徐(徐濟成)很喜歡講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來訪的美國教師對班裡的中國學生講了一些關於那位NBA超級巨星的知識。當他問學生們是否知道喬丹效力於哪支球隊,學生異口同聲地做出了回答,還背起了他的技術統計。一個學生舉手問教授是否知道喬丹的臂展長度。當這位教授為難地說不能時,學生回答:“你是這間教室裡唯一不知道答案的人。”
斯特恩很樂於藉助喬丹的受歡迎程度做推廣,但他明白中國公眾——最重要的是CCTV本身——不會完全地接受NBA,直到有一箇中國人在這個聯盟打球。“大衛·斯特恩一直想找到一箇中國的邁克爾·喬丹來開啟中國市場,”大徐說,“他只是還沒有找到。”
不過這只是時間的問題。1994年6月8日,CCTV第一次實況轉播NBA總決賽那天,###的天才少年坐在了他們各自所在的訓練營的電視機前——一個在上海,另一個在北京。那時還不到十四歲的姚明,還有十六歲的王治郅,被放了假能和隊友們一起觀看比賽。那年的總決賽沒有喬丹參加——那個賽季他有一部分時間是在嘗試打職業棒球——但是在休斯敦火箭和紐約尼克斯之間進行的這個系列賽,造就了聯盟兩個最好的大個子之間的經典對決:休斯敦那有著夢幻腳步,身高2米11的哈基姆·奧拉朱旺,對陣紐約總是表情肅穆的超一流中鋒,身高2米16的帕特里克·尤因。這個跌宕起伏的系列賽打滿了七場,給姚明最開心的記憶卻是有七個美好的早晨可以休息,而不需去訓練。在最後一場比賽中,出生在非洲的奧拉朱旺展示了眾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假動作,晃過尤因,為火箭隊贏得了總冠軍。
比賽後,大衛·斯特恩走到球場中央,向奧拉朱旺和主教練魯迪·湯姆賈諾維奇頒發總冠軍獎盃。在地球另一邊,姚明和王治郅都用一種敬畏的眼光看著這個場景。這兩個孩子還沒有交手過,他們只零碎地聽到過一些關於對方的傳言,一些暗示著一對未來對手的隻言片語。但幾年以後,他們兩人都談到,1994年NBA總決賽是他們籃球生涯裡的關鍵。不僅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擁有這樣優雅的動作和運動能力的大個子,還因為他們第一次感覺到了在內心深處有一種濃濃的嚮往:或許有一天,他們也能在NBA打球,更有可能像奈及利亞裔的奧拉朱旺給故鄉帶來榮耀一樣,給他們的祖國帶來榮譽。
在當時,這種想法似乎是非常滑稽且不可能實現的。還沒有一箇中國球員能夠優秀到在NBA打球,國家也不會允許他們那樣做。即使經濟開始逐漸繁榮起來,私營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實際上,上海第一家麥當勞開張營業就在1994年NBA總決賽結束後幾天——中國的體育系統依然提倡運動員要為國家爭取榮譽,並且還是不贊成對個人榮譽的追求。但渴望的種子在那時已經種在了姚明和王治郅心裡。在他們完全成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