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破紀錄 (第1/2頁)
魏武愛大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連綿不絕的掌聲過後。
顧銘和陳昆周訊他們就被記者包圍了。
當然,其中近一多半都是亞洲面孔。
一個個的問題砸向了顧銘。
“顧導,你這部片子是對階級固化的隱喻嗎?”
“女主角惠美究竟是不是被男二殺死的?”
“男二那一抽屜的手鍊手串什麼的,是不是就是他的戰利品?每次殺掉一個經濟狀況不好的女孩後,就會留下一件她的東西收藏起來作為紀念?”
“顧,最後男主在殺人為什麼要脫光?如果是銷燬沾著血的衣物的話,光著身子開車不是更吸引人注意嗎?是不是在暗示最後殺本的這一段其實只是男主的幻想?”
“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幻想。”又一個留著大鬍子的影評人在那嚷道。
“你們別忘了男主還有個職業是寫小說,而且很缺少女人,經常會做手藝活。會不會是他在和女主發生了一夜情之後,女主消失了,缺少慰藉的他想出了這麼一個富人殺人的故事?讓他覺得自己還曾有過一段愛情。”
“其實就是他孃的一夜情。”
聽著大家各式各樣的問題。
顧銘只能感慨一句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真是沒錯。
這麼多觀影者,就能從影片中解讀出各種各樣的東西。
就和做閱讀理解一樣,作者都未必是那個意思,讀者就能解讀出很多很多。
只怕最後說不定會有人說什麼“顧銘他就是個拍電影的,他懂什麼《燃燒》啊!”
其實怎麼理解都對。
所以,顧銘只能是搖搖頭,糊弄過去,“想要找到心中問題的答案,我建議你們多看幾次本片,到時候你們就會清楚!”
接著記者們就又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對於拍攝期間的事,顧銘會回答。
但只要是有關影片解讀的問題,一律建議他們再看一遍。
而看的越多。
新冒出的解讀就越多。
加上顧銘特意改變了拍攝手法。
看了幾遍過後,後勁起來了,好多人都感覺了一股虛無。
然後就是不明覺厲!
在影評人的嘴裡,這部《燃燒》就成了本次戛納最大的驚喜。
吸引了許多好奇的影迷也趕了過來。
幾天的展映,《燃燒》場場爆滿。
隨後的一件事,更是徹底點爆了《燃燒》。
1997年創刊的戛納場刊給燃燒打出了3.8的高分!
“3.8很高嗎?這不是連優秀都沒達到?”黃小明有些不解,為什麼北影的代表那麼興奮。
“不懂就不要亂說,場刊的滿分是4分!”
“一般的電影都在3分以下。”
“3.8是自場刊創刊以來的最高分!”說完,北影廠的代表眼睛裡冒出了一抹期盼,“說不定可以向著戛納金棕櫚大獎發起衝擊!”
“要是真能拿就好了!”
“那將華語片的第二座金棕櫚啊!”
“哎,顧導你怎麼不高興啊?”周訊下意識地看了眼顧銘,卻發現顧銘的臉色表現的很是平靜,甚至,還有股淡淡的擔憂。
“我沒高興嗎?”
顧銘擠出了個笑臉。
掩飾住了內心的慌亂。
沒錯,慌亂!
這走勢越來越像前世的《燃燒》了啊!
場刊最高分,呼聲熱烈。
然後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燃燒》來了個顆粒無收。
自己是把李滄冬那股子現實主義拍攝手法去掉了不少。
但,你不得不考慮到評委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