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鍾麟為分化直奉聯盟,恢復了曹錕的自由,電請吳佩孚入京主持大計。曹錕也派人轉告吳佩孚,想出來再當總統。吳佩孚拒絕曹錕的要求,復電命張之江、鹿鍾麟同時下野。張、鹿獲電後率部退出北京。
曹錕恢復自由後,還想恢復總統的職務,派人到漢口找吳佩孚,但吳不予支援。曹錕只好在當年5月1日通電發表補行辭職宣言,聲稱&ldo;因病辭職&rdo;。不久,曹錕離開北京,移居保定,又移居鄭州。他曾企圖利用吳佩孚到鄭州車站迎接他時,將吳殺掉,自為主帥,佈告天下,但終因感到力不從心而放棄此計劃。
1927年2月,國民革命軍北伐至河南,曹錕逃往天津,此後長期寓居天津英租界,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曾拒絕出任日偽職務,也算得在晚年顯示了一點民族氣節。1938年5月17日,曹錕在天津病死,時年76歲。
四
上兩節談到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總離不開吳佩孚。其實,曹錕是一個昏聵、粗野、愚昧無知而充滿野心的封建軍閥,他的&ldo;功名&rdo;,幾乎都是吳佩孚替他創立的。
吳佩孚,字子玉,1874年生於山東蓬萊縣一個小生意人的家庭。青年時考中秀才,因得罪當地土紳,1898年到天津入聶士成的武衛軍當兵,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1906年,吳佩孚任北洋軍第三鎮曹錕部炮兵第三標第一營管帶。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起用袁世凱出山,鎮壓革命軍。袁世凱命曹錕率部入山西,鎮壓山西革命黨人。部隊從石家莊沿正太鐵路入晉,目的地是井陘。當時是深夜行車,車過了井陘但沒有停。原來炮兵第三標標統是革命黨人,故意使列車開往由革命軍佔據的娘子關,想將曹錕的這個炮兵團全部吃掉。這事被吳佩孚覺察,及時將車上的革命黨人制服。隨後,又帶人控制了車頭,令司機把火車退回井陘車站,此時,協統盧永祥等才大夢初醒。隨後,曹錕乘坐的列車也到達井陘,得知情況後驚呆了老半天,接著盛讚吳佩孚能當機立斷,平息事變,當即提升吳佩孚為炮三標標統。井陘事變給吳佩孚提供了飛黃騰達的機會,從此,他成為曹錕的親信和得力部將。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