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第1/2頁)
烈陽化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烈陽略帶興奮的說道:&ldo;真是太好了!爺爺,明天晚上你就派人去我姐姐那裡取東西,我會把東西放在姐姐那裡的!&rdo;說著張烈陽和張老太爺寒暄了幾句掛了電話。掛下電話後,張烈陽坐在了寫字檯前,拿出了紙筆認真的開始寫起了青黴素的製作工藝。
實際上青黴素的少量製作,對知道的人來說並不複雜,只是需要良好的耐心和對每一個細節的認真把握。
一、菌種的採集
鞋子、衣服、水果、古錢幣凡是一切會發黴的東西上都可以收集到黴菌,最佳的就是羅馬甜瓜腐爛後產生的一種金菌青黴菌,因為它的生長速度最快(大約是其它黴菌的幾十到一百倍),由於是冬天,所以我們只能透過把炕加熱,以使屋內達到25度左右的相對恆溫,然後把所有能夠找到的水果和會黴變的物質放進去,為了防止過於乾燥,還要在屋裡放幾盆水。等黴菌大量產生後就塗到培養基上,再把培養基上產生的黴菌塗到新的培養基上,如此反覆一、兩次,通常就可以得到純種黴菌了。
培養基也有很多種,最早是使用葡萄糖培養基,但效果一般,而且成本高,量產最常用的是玉米漿(澱粉業和葡萄糖業的副產品,價格低廉,效果也不錯,但中國五十年代前基本沒有這類工業,所以只能進口)、棉籽餅(就是棉花籽榨油後的殘渣,農民一般用來肥田,價格低廉,但須先用胃蛋白酶消化後,其產生的消化液方可用於製作培養基,好處是比用玉米漿生產的顏色淺得多,便於提煉和脫色。但最佳的是用棉籽餅的水浸出液做培養基,產量比用玉米漿和棉籽餅消化液高四倍左右)。
二、檢驗菌種能否產生抗生素
實際就是把菌種和其它細菌混放,看能否消化和殺死其它細菌。在顯微鏡下觀測,帚狀和橄欖型的青黴菌產生抗生素的比例較高。
三、黴菌的大量培養
用大開口的容器裝上培養液,接種選好的黴菌後,拆了一個電風扇的扇葉,扇葉中部焊接了一個曲柄,把扇葉放入培養液中,透過不斷的推動手柄,使培養液不斷翻動與空氣接觸,這樣黴菌就不僅生長在營養液的表面,營養液的內部也會有黴菌生長,但比用恆定電力驅動扇葉效果肯定差很多。黴菌培養的時候,溫度要基本恆定在24到25度,這樣兩到三天後,黴菌就很多了,四到五天黴菌的顏色就開始變青,有時會產生金黃色滴狀水珠,這種水珠越多越好,六天後即可將培養液取出冷藏。
接下來就是進行青黴素的提煉了,首先取出冷藏儲存的培養液調節至ph20,然後加入香蕉精(醋酸戊酯)不斷輕搖,含有青黴素的香蕉精就會浮到表面,與下層的菌液分離後,把提取部分再用ph70的蒸餾水提取幾次,然後用木炭脫色,再用氯仿提煉後溶於水,就是青黴素液了。由於青黴素受熱不穩定,而且必須凍幹裝置保持乾燥才不會失效。……
正文 第三十六章 招募、訓練(下)
第三十六章招募、訓練(下)
第二天一早,張烈陽安排好工作開著車離開了訓練基地,急匆匆的開車返回了孫彥庭的公館。車剛剛停下,孫彥庭笑著迎了出來說道:&ldo;破虜,聽說你今天回來,我還不相信呢?!怎麼出現什麼困難了?!&rdo;
張烈陽笑了笑說道:&ldo;姐夫,沒遇到困難!我只是想向校長匯報一下部隊訓練的情況!並且想把後期的訓練也向校長報告一聲!&rdo;孫彥庭點了點頭說道:&ldo;還是你小子想的周到啊!我原來還真擔心你控制不住手下,後來聽淘汰下來計程車兵說了你的這段時間的訓練,真的把我嚇了一大跳!看來當初校長的選擇還真的沒有錯!&rdo;
張烈陽聽到孫彥庭的話,沉思了一下,這時就